打从记事开始,她就是在孤儿院长大的。
那里的工作人员很和善,尤其是院长奶奶,满头银发,会做好吃的饭菜,看他们的眼神慈祥极了,就算最邋遢的弱智儿童,天天拉屎拉尿在自己的裤裆里,她都丝毫不会嫌弃。
哪怕清贫,顿顿饭里能有个肉星,便能让大家吃得欢快,就连鸡蛋都成了稀罕物,郑亦樾也因为这些善心的人,有着幸福快乐的童年。
但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毕竟不是亲生父母,他们对孩子们,更多的是责任,少了一份血缘亲情。
郑亦樾小的时候,并不明白其中的区别,因为她跟绝大多数孩子一样,都是从出生就被人抛弃,有好心人捡到他们,便送来福利院的,他们没有体会过,被父母无条件爱护的感觉到底如何。
无知才是最快乐的。郑亦樾也是在七八岁年纪,才看清其中的区别。
那一年,福利院来了位新老师,姓方,三十来岁,剪着齐耳短发,特别精神,总是笑眯眯的,对每个人说话都好温柔。
她的到来,很快赢得了上上下下大小孩子的喜爱。
当时院里最大的孩子,是十九岁的党爱国。福利院的孩子起名很有意思,被遗弃时不知道姓名的,一律姓党,意在他们都是党和国家养大的孩子。
党爱国来福利院已经十九年了,按理来说,福利院不会接收年纪超过十八岁的,十八岁,在我国意味着成年,无论上学与否,福利院都他们都不再有抚养义务。
不上学的,便要离开自谋生路,仍在上学的,领取一份低保,再从学校申请助学贷款和贫困生补贴,自己再勤工俭学,勉强能支撑完成学业。
但党爱国不一样。他是天生智力残疾,直到十九岁,也只有相当于四岁孩子的智商,时不时还得尿裤子,完全没有自理能力。
彼时社会福利制度体系整体地位很尴尬,经费不足,重视不够,福利院如此,养老院也如此。
党爱国本应离开福利院,但社会上并没有相应的机构能接收他,民政部门想将他安排到养老院去,无奈仅有的公立养老院床位十分紧张,排队预约的,单五保户,就得一两年后。
也不能把个智力低下的人直接放归社会,所以他只能继续留在福利院。
党爱国特别喜欢方老师,他会偷偷摘下福利院门口种的雏菊,送给方老师,还会在吃饭的时候挑出自己碗里的肉丁,死命塞进方老师的碗里。
方老师也很高兴自己能得到孩子们的喜爱,可以看得出,她真心喜欢孩子,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尽职尽责,很多孩子私下里都是叫她妈妈的,包括郑亦樾在内。
福利院来来去去换的老师太多了,除了院长奶奶,其他人来了又走,很多连孩子都没认全。
方老师在这儿呆了整三年,她的离开,却是与党爱国有关。
方老师有个亲生儿子,活泼开朗的小少年,与她长得很像,福利院的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她总不太能按时回家,每每下班晚的时候,小小少年便会跟着爸爸一起,来福利院接妈妈回家。
身为独生子女,小少年很喜欢福利院的氛围,能有一群年纪相仿的小伙伴,嘻嘻哈哈叽叽喳喳,发展到后来,只要有空,他都愿意来福利院玩。
方老师也鼓励他跟孩子们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