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终于发现,他早已经是个彻头彻尾的封建大家长了。
冰冷,无情,专制。
对家人漠视,是那种发自内心的漠视,并非仅仅是国事的原因。
他影响了这个时代,这个时代也反过来影响了他。
他成就了史无前例的完全体皇帝,这史无前例的完全体皇帝也就成了他。
他是皇帝,皇帝是他,郭鹏这个存在,或许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留下的只是名为郭鹏的躯壳罢了,外面是郭鹏的模样,内里,早已是皇帝的实质,从无改变。
郭皇帝,是一个冰冷、无情、专制的存在,所以郭鹏也是。
他已经和皇帝他已经和皇帝合二为一,成为一体。
他的国策一定会推动下去,他的分封计划一定会继续下去,华夏民族一定能走出去,走向世界之巅!
以此为标志,他将名垂千古!
纵然有人污蔑他,抹黑他,抨击他,往他的坟前抛去一大堆的垃圾让他腐臭不堪,可历史的风雨会将他的坟墓洗刷一新,他终究会得到后人的敬仰,因为他的功绩彪炳史册!
会有人抨击他,但也一定会有人极力维护他。
有朝一日民智开启,世人回望历史之时,一定会疯狂的崇拜他这位把中华国运推上巅峰的划时代的帝王!
可是……会有人知道他的孩子们是在如何不情不愿的情况下被他以近乎放逐的方式赶出魏国的吗?
会有人知道今日,他的孩子与他诀别了吗?
史书不会记载,后人不会得知,永远只有他和郭琼知道,伴随着他们的先后离世,这件事情将永远成为秘密。
不会有人知道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父亲。
不会有人知道他的孩子打从心底里怨恨他这个无情的父亲。
因为他足够专制、足够冷酷、足够强势、足够冷静,所以没有玄武门之变,没有皇室内斗同室操戈兄弟阋墙。
在外人看来,郭魏皇室一团和气,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神仙一样的大家庭。
可实际上呢?
这一段人生的第五十三年,郭鹏第二次感受到了深深的挫败感和无力感。
上一次还是发现自己无法更进一步改变这个时代的时候。
可笑的是,他一直都把改变时代凌驾于家人之上,觉得他不单单是个父亲,更是个皇帝,以此为基础,他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冰冷无情的对待家人也可以。
可到头来他才意识到这句话反过来也一样适用。
他不单单是个皇帝,也是个父亲。
他是皇帝,皇帝是他,但是皇帝和他一样都是人,抹不掉全部的感情。
郭琼的痛苦,一样能带给他巨大的挫败感和无力感,能影响到他。
而且这种痛苦更是直接与上一次的挫败感与无力感并驾齐驱。
巨大的痛苦压在了他的心头,压得他抬不起头喘不过气。
他一度想告诉孩子们他对他们的安排本身就充满了大爱。
可是他随即意识到,他做出这样的决断,并非是从孩子们本身考虑,而是为了魏国的长治久安,所以才开始考虑孩子。
他们不是根本目的。
那么这种“大爱”,还有彰显的必要吗?
还有必要用这样的话再去往郭琼本已千疮百孔的心上撒一把盐吗?
郭鹏捏紧了拳头,几度想要起身,可最终,他放弃了挣扎,松开了拳头。
他承认,他输了,他失去这个儿子了。
回首过往,他未必就没有一点点时间能拿出来交给每一个孩子。
未必就不能抱着他们,给他们一点点鼓励,给他们一点点奖赏,让他们露出更多一点的笑容。
假使他能从忙碌的空隙抽出那么几炷香的时间和孩子们交流片刻,多关注一下他们的成就,给与一些夸赞,不用多么耗费精力,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他可以办到的,但是他没有。
这样的他,已经没有求取儿子谅解的资格了。
深吸一口气,郭鹏张开双手躺在了软软的沙滩上,浑身无力。
这场与历史的决战,他赢了,也输了。
赢的酣畅淋漓,输的一败涂地。
七日以后,他站在广州湾港口上,望着渐渐远去的船只,怀着无尽的悔恨与痛苦,送别了郭琼。
然后立刻踏上了北归之路。
郭琼告诉他,蔡邕病重,大医馆没有信心治好他,郭瑾想让他尽快回到洛阳,见一见蔡邕。
这边刚刚失去了儿子,那边蔡邕又病重,郭鹏一时间手忙脚乱,六神无主。
还好曹兰维持了冷静,立刻安排队伍北上,放弃走海路,直接决定从交州北上走荆州,然后抵达南阳郡,出武关,直抵洛阳。
或许还赶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