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文渊诗会正气氛热烈进行,只见一个个年轻的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诗作,声情并茂地加以诵读。
三位大儒时不时点头或摇头,遇上水准尚可的诗作便出言点评几句,其余时间都是闭目养神。
三大书院的人一个个正襟危坐,偶尔看见有低声交谈的,似乎有三位大儒在场,都显得有些拘束。
文渊诗会一共分为三部分依次进行,首先便是来自各郡县的才子书生自我展示的环节,不固定题目,可以自由展示最得意的一首作品,若能得到三位大儒其中一位的点评,便能进入诗会优作之列,入选每月的文渊诗评。第二个环节便是以诗会主办方出的题目现场作诗,这也是文渊诗会的主要环节,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文采水平。第三个环节便是斗诗,顾名思义便是两人以同一题目现场作诗,且两首诗中不得出现同样的字眼,最后由在场的三位大儒评判高低,以论输赢。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渊诗会最初的目的也只是促进文坛的活跃,但后来却逐渐演变成博取高层关注的比赛,这也是文渊诗会为很多文人所诟病的一点。
此时此刻,随着气氛的逐渐热烈,诗会也迎来高潮。
“千山越尽心不老,浪里扬帆至碧霄。”一位年轻书生高声诵读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有些激动和紧张。
“此句表现的心气倒是不小,勉强可算佳句。”明心书院的邓子胤大儒听完,忽然摸了摸胡须淡淡点评了一句。
“可惜前面两句落于俗套,只能算半首。”一旁的李开照大儒摇了摇头笑道。
被两位大儒同时评价,说明确实有着一定的水平,虽有褒有贬,倒也是一种光荣了。作出此诗的年轻书生脸上露出意外的惊喜,朝着两位大儒连连拱手,一是感谢,二是受教。
方源站在台下,看着台上热闹场景,不一会儿便感到无聊,他对这些文人的东西不是很感兴趣,心里想着要是武会就好了。
不过他旁边的黄凰似乎听得很认真,时不时还转过头来与方源低声讨论两句,像是有几分跃跃欲试。
“殿下要上台试试吗?”方源低声问道。
黄凰闻言一愣,随后摇了摇头,笑道:“我并不擅长诗文,还是别献丑了。”
“哟,这不是那个乡下来的土包子吗?也敢来过来附庸风雅?”
就在此时,一道声音从两人身旁传来,令方源顿时眉头一皱。
黄凰愕然,回头望去,面上露出疑惑之色:“你认识?”
方源转身看向那声音传来的方向,待看清来人之后,不由得有些意外。
“是你?”方源似笑非笑,来人竟是那才被他揍过一顿的袁乘雨,想不到这么快又见面了。
“哼,上次折辱之仇铭记在心,可敢与我上诗台较量一番?”袁乘雨手中翻出一柄折扇,看着方源恨恨道。
方源无言,看傻子一样看向对方。
此时周围的百姓却是认出袁乘雨,纷纷议论起来。
“这不是袁家那位小诗魁吗?我还以为他今年要缺席哩!”
“我一开始就知道,文渊诗会何等场面,袁诗魁定然是要来参加的,不过那小子又是谁?似乎得罪了袁诗魁?”
议论声传到方源的耳朵里,他这才明白,原来这家伙在诗道之上还有如此声名,看来是想借机羞辱他,好报先前之仇。
想明白这一点,方源也懒得理他,淡淡道:“不想再挨一拳就滚远点。”
“这年轻人这么狂的吗?”周围的百姓顿时有些惊讶,要知道袁乘雨除了在王都文坛之上有些薄名之外,还是袁家的二公子,不是谁都可以招惹的。
袁乘雨气的额头青筋冒起,恨不得冲上前来给方源一拳。
“你!胆小鬼!”他怒声道,手中折扇差点拍断,但又生生忍住。
“怎么回事?你们有仇?”黄凰在一旁看热闹,眼中露出一抹兴奋。
“额,好像是袁家的人。”方源低声道,全然无视袁乘雨越发难看起来的脸色。
黄凰一愣,随后想起来之前方源与她说过的袁乘风,有些意外道:“不会是两兄弟吧?”
方源心想还真有可能,他看了一眼袁乘雨,见他在那里干生闷气,不由摇了摇头,与黄凰继续看向诗台之上。
“欺人太甚!”袁乘雨原本那点高傲也在两人的无视当中荡然无存,他气呼呼地走上高台,朝着那主持诗会的老者拱了拱手说了句什么,随后从怀里拿出一张写了字的纸递过去。
“他在干甚?”黄凰疑惑自语,台下其他百姓也纷纷投去目光。
方源对此不感兴趣,想着再看半刻钟就离去。
就在此时,那接过袁乘雨纸张的老者却是目光一亮,随后将之呈给三位大儒阅览。
“呵呵,不错,看来本次最佳应该就是此诗了。”李开照大儒笑起来,似乎十分满意,这也令在场的人纷纷感到好奇,究竟是怎么样的诗作,会令李开照大儒如此满意。
“哦?我看看。”一旁的李朝玉大儒也生出几分兴趣,接过来看了一眼,脸上也露出满意的神情。
“不错,尤其是此句,层云鸟飞尽,万里江遗雪,意境高远,颇有诗宗孙柳之风。”李朝玉大儒也难得夸奖几句。
得到两位大儒夸赞,袁乘雨脸上这才泛起笑容,他瞪了台下的方源一眼,似乎在某种层面上得到了胜利。
黄凰面色古怪,哼了一声:“诗倒是不错,就是人有些嚣张啊。”
“谁说不是呢。”方源一脸无奈,他感觉袁乘雨这家伙有点好笑,不过他也不通晓诗文,完全不知道那两个大儒说的好,到底是好在哪里。
实际上台下的百姓也不是很懂,不过听大儒们都说好,那肯定也差不到哪里去,便也跟着拍手叫好。
“子胤兄,你看看这首。”李朝玉大儒将袁乘雨的诗作递给邓子胤大儒,抚须感叹道:“说来也惭愧,大月诗坛日渐没落,除了两年前那位杨先生一首咏梅之外,竟再无惊艳之作出现了,可惜,可叹。”
此话一出,李开照和邓子胤脸上也露出一丝尴尬。
“此诗不错,就是缺乏一点考究,有堆砌之嫌。”邓子胤看完袁乘雨的诗作,却没有加以夸赞,反而像是并不很满意。
“呵呵,以此子年纪来说,已经算是不错了,子胤兄对后辈还是宽容些好。”李开照大儒呵呵一笑,道:“便是此首了吧。”
主持诗会的老者点了点头,随后宣布第一环节的优胜者给到袁乘雨。
台下的百姓发出热烈掌声,纷纷道不愧是小诗魁,一出手就文压群雄。
方源却看着越发无聊,对黄凰低声道:“这也没什么意思,有什么值得看的?”
“呵呵,待会儿你就觉得有意思了。”黄凰神秘一笑道。
方源没有明白她什么意思,就在此时,台上的老者宣布进入诗会的第二个环节,由三位大儒统一出题,众多参会者围绕题目作诗。
“接下来是现场作诗,三位大儒给出的题目是,梅花。”
一众书生才子听到这个题目,顿时眼前一亮,全因梅花自古便是诗中常客,咏梅之名句也多不胜数,往往信手拈来便是,不过也正因为咏梅之多,所以想要作出新意来也是很有难度的事情。
“时间是一炷香,诸位请开始吧。”主持诗会的老者笑道,于是一众人便开始苦思冥想。
“希望今年能出现令人眼前一亮的佳作。”李朝玉大儒品了一口清酒轻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