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明亡真正的黑手(2 / 2)

听着刘明遇风淡云轻的话,茅元仪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事实上,崇祯三年既将过去,距离崇祯十七年还有不过十三年多一点的时间。然而除了刘明遇两世为人,天下间谁敢相信,大明就这么长的寿命了?其实,现在的大明,就是一个虚弱的胖子,看上去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可问题是,大明已经病入膏肓,命不久矣。

刘明遇没有理会茅元仪,而是认真的道:“这还是最理想的状态,事实上,这种状态是不可能发生的。土地不可能无限的分割,直到无法再供养那么多人口。富人会大肆置办地产,失去土地的人要么成为农奴,要么流离失所,越往后土地兼并就越厉害。比如说,万历新政!”

万历元年(1573年),张居正成为首辅,同时开始颁布“考成法”经过万历新政,随着清丈田亩工作的完成和一条鞭法的推行,明朝的财政状况有了进一步的好转。这时太仆寺存银多达四百万两,加上太仓存银,总数约达七八百万两。太仓的存粮也可支十年之用。

可以说,大明有了张居正,财政危机得到了极大的缓解,阶级矛盾也得到了缓解,只是非常可惜,随着小日子开始入侵朝鲜,作为大明的小弟,大明自然不能不管,经过先后两次战争,大明出兵前其四万,后期八万人马,最终打败了小日子。

可问题是,大明好不容易积攒的家底,一下子耗尽了。

其实大明的财政危机,从万历后期已经开始出现了,随着建奴的崛起,朝廷花在辽东的军费越来越多,而最最最要命的是,满朝士绅是不用交税的,但国家没有税收无法运行,怎么办?

只好往那些农民身上收税了。他们的土地越来越少,赋税却越来越沉重,最后,他们也失去了土地,那些土地要么抛荒了,要么被像士绅大户大户给兼并了,不管是哪种情况,国家都永远地失去了这份税收。

刘明遇苦笑道:“随着土地兼并,国家的税源日益枯萎,财政入不敷出,但要做的事情却一件都没有少,长此以往,这个国家必定完蛋。伴随帝国崩溃的,永远是血流成河的战争,而战争必将吞噬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大家疯了似的杀啊杀,杀啊杀,一直杀到千里无人烟,一直杀到人口减少到这片土地可以承受的甚至还有大量荒地的地步,战争结束了。”

茅元仪的脸色越来越惨白,他的身子狠狠一颤,声音沙哑道:“然后再过三四代人,盛世就开始了?”

“对。”

茅元仪神情惊骇,手微微发抖道:“接着,由于国泰民安,物资充裕,人口飞速增加,一直递增到土地无法容纳的地步,然后,乱世来临了?”

“你现在终于明白了!”

刘明遇拍了拍茅元仪的肩膀道:“所谓的盛世,不过是人口数量与土地承受能力达到均衡的一个时期而已,与君王贤明与否无关。只要人口增长的速度不超过土地承受能力的极限,就算是一头猪,也能开创一个盛世王朝。反过来,一旦人口数量超过了土地承受能力的极限,有限的土地再也养不活那么多人了,就只好来一场人为的大灭绝,将人口数量强行削减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相当于系统清零,重新来过。几千年来,全世界都在重复着这个过程,不同的是我们大乱之后总是能大治,而有的地方大乱之后就是没完没了的乱,持续上千年都不消停而已。”

有句话说得,在雪崩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刘明遇不像其他人,会把明亡的原因按在把士绅阶层的头上,把儒家和士绅一棍子打死,任何一个阶层都是属于时代的产物,存在必定有存在的价值。

比如说,在门阀政治时期,门阀的作用,其实是为了对抗占据北方的鲜卑。那个时侯,汉人的命不如狗,大家需要抱团取暖。

于是,太原王氏、清河崔氏以及赵郡李氏、范阳卢氏等一大批门阀趁乱世而起,他们掌握着兵权、财富、土地和人物,只有在那种情况下,才能与拓跋氏对等谈条件。后来,五代十国乱世,血流漂杵,天下所有人都意识到,武夫当权,肆无忌惮的滥杀无辜。

在那种情况下,以文御武的观点逐渐成型,大宋是士大夫与天子共天下,而不是门阀政治时期的王与司马共天下。当门阀消亡之后,士绅趁势而起。

在恢复旧河山,重建秩序方面,士绅其实是起到促进作用,那个时代的士绅做的事情,就像现在的刘明遇做的一样,他有钱,有工具,可以带着百姓在废墟上建立新家园。

到了明朝中后期以后,特别是东林党的成立,士绅阶层就遇到了资本主义的资本冲击。有人认为东林党代表江南士绅。

士绅是什么?他们掌握着国家权力,难道不会像宋朝一样,宋朝才多大点地方,一年可以收上来多少税?

一亿多贯,为什么大明一旦征收商税就是与民争利?

什么时候,民变成了资本家的代表?答案是东林党成立,东林党表面上代表的是江南士绅,其实还不如说是代表着江南资本家。

如果真是士绅,征收商税的政策肯定会成功实施,大明也不至于商税收入不过三十多万两银子。

东林党只是工具,明末江南资本家的一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