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资本家的隐蔽性(2 / 2)

刘明遇淡淡一笑道:“怎么样,你还在期待盛世吗?盛世就这么简单,把八成的人口弄死,留下两成繁衍生息,过上三四代人,就又是一个盛世了!”

茅元仪的声音有些失真:“不,这道魔咒是可以打破的!侯爷你也说了,帝国不管是盛世还是末世,问题根子都在土地身上!”

“没错,根本就是土地!”

刘明遇叹了口气道:“但是,这是无解的难题!”

“不,不!”

茅元仪摇摇头道:“侯爷,您在宽河用了七十余万亩地,养活了三十五万人,其中还有三万余名精锐的士兵,这是其他人无法做到的,别说区区一县之地,就算是一府之地,也没有办法养活如此多的人口……”

说到这里,茅元仪豁然开朗:“侯爷,如果我们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亩产量,寻找或培育新型农作物,用更少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如果我们能够让那些富人也和穷人一样纳税,甚至让富人承担更多的赋税;或者……”

茅元仪望着刘明遇的眼睛,一脸坚定,他咬咬牙:“如果能一直开疆辟土,让土地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长,保证耕者有其田,家家户户都有余粮,有肉吃,那么,这道魔咒就失效了,那该死的末世就永远都不会到来了!”

一时间,刘明遇的目光里竟有了一丝丝欣慰。

其实茅元仪是第一个想到这一点的人吗?

答案是肯定的,绝对不是。

想当年,商鞅其实也看到了秦国存在的问题,晁错、袁颖也看到了,王安石看到了,张居正也看到了。

能看到,不代表能够做到。

就比如常凯申,他其实比任何人看得都清楚,国府也不是没有聪明人,比如说当时国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张静江,他通过直观的税收,了解到了国府最可怕的问题,当时国府的税收主要来自三块,关税总额是两万万九千万大洋,相当于全年税赋的百分之五十二点七,盐税总额是一万万三千一百万,相当于全年税赋总额的百分之二十四,统税总额是一万万零九百七十五万,相当于全年税赋的百分之二十。

这三块税收占到了全年政府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九十六点五……至于农税,其实是没有的,国府税收里面几乎没有农税,可为什么农民的负担那么重?

这个问题与现在的大明非常像,大明每年的税收是五万五十万两银子,辽饷是七百多万两银子,按照每亩地征收最高额,既每亩地征收一分两厘银子,相当于铜钱十二枚。按照明朝的物价,这十二枚铜钱大约可以购买一斤红枣,两斤莲藕,韭菜四斤,芥菜三斤,黄瓜十二根。

虽然对百姓的生活有影响,但是也不至于民不聊生,可关键是负责收税的是士绅,他们把损失转嫁到农民身上,然后成倍加收,以损失政府公信力为代价,一步步把朝廷推向深渊。

茅元仪在不知不觉中,把刘明遇当成了主心骨,不准确的说,应该是主公。

连带着,茅元仪率领的孙承宗三千亲卫骑兵,也不知不觉中姓了刘。

这一切的改变,都是润物细无声。

“侯爷,贵军的粮食是否充足?”

“自然充足,怎么了?”

茅元仪有些不好意思的道:“侯爷,我军食尽力穷,困顿不堪,如果贵军补给充足的话,能否卖我们几十石军粮?”

大概是觉得几十石太多了,茅元仪马上更正道:“如果几十石太多了,让侯爷为难的话,赊我们一顿饭吃也行。吃饱了这一顿饭,我们可以南下,经山海右卫入关……”

不等茅元仪说完,刘明遇其实一直都知道茅元仪麾下的三千骑兵粮食不多了,如果不是分配给他们不少马肉,他们早就断粮了。

刘明遇笑道:“何必如此见外,还是跟我们一起吃吧?”

“那就一起吃吧!”

随着一阵一名号兵吹响了饭号。刘家军士兵迅速集结,排队。

炊士兵手湿毛巾裹着手,从炊事车上抽下一个个铁皮做的抽屉,白如凝脂的馒头、包子,又香又软的米饭,冒出一阵阵白雾。

刘家军士兵们拿着饭盒,一个接一个上前领饭,爱吃包子的领包子,爱吃馒头的领馒头,爱吃米饭的领米饭,管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