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机枪的诞生(2 / 2)

然而事实上,枪管确实是比火炮的炮管更加容易一些,因为大明的玉器加工以及翡翠、水晶等高硬度的雕刻,而高碳钢的硬度只有五,甚至比软玉和田羊脂玉的硬度还能达到六至六点五左右。

早在五千多年的良渚文明时期,就已经发明出了线性切割法,用麻绳与砂石混合在一起,可以切割玉器,在有了弓箭之后,弓弦切割法也是一种常见的切割玉石的技术,在后来就发明了水凳。

刘家军的枪炮局,对于火枪膛线的工艺,其实源自类似于水凳一样的拉到,就是将一片用高猛钢铸造的细刀片固定在木台上,刀刃下面还有一块可以拆卸的木片,木片与刀头中间可以塞硬木片用来调节拉刀的切削深度。

因为一次进刀量太大切削阻力太大,会影响加工精度,所以一条膛线会分几次拉完,一般是拉完一圈膛线之后塞入木片再拉一圈,直到所有的阴线加工到所需深度。

当然,刘明遇需要的并不是直线膛线,而是旋转的螺纹式膛线,对于这个要求,枪炮局的工匠表示没有问题,在拉刀的时候,采取缓慢移动,甚至为了提高用力的均匀,这种拉刀在工作中,并不是采取人拉,而是像回回炮一样,采取配重式,只需要将重物用滑轮组提高处,然后按下机括,重达几百斤的石头就会从类似于电梯的微型竖井小型上部落下来。

巨大的惯性作用,带动拉刀完成一次膛线的拉动,刘明遇“你们是谁想出这么刻膛线的?”

“是叶师傅!”

刘明遇见到了叶师傅,这是一位年纪莫约六旬的老者,从他的手指的畸形程度,就可以看出,他应该是一名常年从事银饰加工工作的。

刘明遇望着叶师傅道:“叶师傅,今年多大了?““回禀侯爷,小老儿五十八了!”

“用你这样的办法,多少可以制作一根枪管??”

“一条膛线需要刻两个时辰,四条膛线虽然八个时辰,两个人操作一台拉刀,八个时辰可以做根枪管!”

八个时辰不是八个小时,每天都是十六小时的工作强度,如果是刘明遇,他自己会发疯。

“学习这个刻膛线难度大吗?”

“不算大,熟能生巧!”

刘明遇暗暗计算了一番,如果只是一台拉刀,分成三班刀,两天可以做三支,一个月可以做四十五支,如果是一百只拉刀,一个月就是四千五百支。如果是一千台,需要两千名工人,那就可以四万五千支。

就在刘明遇幻想着可以把刘家军全面换装线膛步枪的时候,叶向荣道:“侯爷,我们仔细研究过了,有了膛线,确实打得更远,更准,杀伤力更强,但它的缺点同样非常明显……”

“什么缺点?”

“装弹!由于有膛线,它装弹比起没有膛线的火铳来要慢得多,其他火铳打了两三枪,它未必能打上一枪!”

前装线膛枪的子弹比火枪的口径要略大,必须用锤子一点点的敲进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子弹充分嵌入膛线,否则膛线是没办法发挥威力的。

这样搞带来的后果就是装填远比滑膛枪困难,人家都打了两三枪它都不见得能装好一发子弹。这是西方国家在十七世纪便造出了线膛枪,可一直到十九世纪才大规模生产、装备的重要原因。

明末流小说里频频出现的先在铁皮上刻膛线,然后卷成枪管,解决膛线加工难题这类的段子,笑笑就好了,这样子弄出来的枪管,一场仗下来不炸膛弄死几百号人都对不起那些工匠。

能造和能大量制造是两码事,欧洲十七世纪初就能造线膛枪了,却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才拥有了大量制造线膛步枪的能力,也就是被无数明末小说作者捧上天了的陆战神器,米尼步枪。事实的残酷性在于,他们如此推崇的米尼步枪仅仅列装了二十来年就退役了,永远地从陆军装备序列中消失了。

如果工业技术水平能达到大量制造米尼步枪的地步,要制装后装线膛步枪也没有任何难度了,搞米尼枪纯粹自己找抽。

刘明遇需要的就是后装线膛步枪,将刘明遇将自己采取后装线膛步枪的想法,告诉众人之后,众工匠开始思考。

刘明遇又开启了他的氪金模式,首先是发明镌刻膛线的老银匠叶向荣,一次性奖励一万两银子,一套五进的大宅子,晋升为枪炮局副局长。

随着这个消息传开,不仅仅枪炮局沸腾了,就连火炮局也大为震动,火药局的张迎九,因为发明出颗粒式黑火药,直接从一名普通矿工,升为火药局的局长。

这下实在是太震撼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刘明遇以为线膛后装步枪会发明出来,却没有想到发明出来了机关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