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在大明虽然珍贵,可问题是,有三个地方除外,第一就是江南,那边受小冰河天气的影响有限,而且人口比北方要少,粮食充足。
其次是大宁和辽南,这边种植粮食的收入,属于辽南最低的,辽南因为蔬菜的需求量大,种植蔬菜的收益数倍于粮食。更何况,还有蔬菜罐头,大明可不像后世,哪怕京城和北直隶、山西、陕西贵族,想吃蔬菜也不容易。
然而有了罐头以后,这些蔬菜就可以长期保存了,别看廉价的蔬菜,做成罐头,价格不比肉罐头便宜多少。
虽然黄富春不知道这些,他望着媳妇道:“等咱有了地,咱也种菜。”
对于像黄富春这样的流民来说,辽东的一切都是新鲜的。
一座座镇子,在辽南,几乎没有成片的村落,大部分要么是成片的工厂,要么是镇堡,或者城市。
“可惜了,多好的地啊,居然荒了。”
“真是,太败家了!”
车夫忍不住的插嘴道:“你们这是少见多怪,这草都是种的。”
“好好的地不种粮食居然种草?”
黄富春感觉自己的脑袋不够用了。
车夫得意的笑了起来:“你们这一路上难道没有看到吗,辽东啥东西不多,就是这大牲口多,牲口多,吃的草自然多,种草也比种粮食收入高,还省事。”
黄富春这才明白,辽东居然这么富。
迁徙百姓的车队持续向前,他们每隔离五十里就会看到一座庞大的驿站。
每个驿站占地按照人流量不同,小的十亩八亩地,中型的二三十亩地。大的上百亩,也有千亩的那种镇子与驿站结为五体。
官道路上走了六天,路况就差了很多,虽然不至于坑坑洼洼,但是,比起辽南差距非常明显。
黄富春刚刚开始感觉新奇,慢慢的就感觉有点乏味,因为辽东实在是太大了,他们坐着马车走了十天依旧没有抵达目的地,不过,他对自己的新生活充满了期待。
辽南的公路,除了宽度,施工质量甚至比不上后世的乡村级公路,也就是随时崇祯八年水泥产量增高。
但是,百姓建房对水泥需要不高。这主要是水泥的成本无法降下来,生产水泥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刘明遇为了发展辽东,自然不可能像杀鸡取卵,所有人工成本,制约着水泥的成本。
直到这一次广宁之战,俘虏了六万余战俘,除了一部分约四五千人被送到了京城开刀问斩之外,剩下五万余名战俘就成了免费了奴隶,这样以来,免费的奴隶,只要管饭就成,一下子把水泥的成本给降了下来。
辽南第一条水泥计划在旅顺港口修建,当然也需要明年春耕以后,冬天实在是无法施工,不过,在将来一超前三百多年的水泥开始在辽南出现。
因为水泥路的好处太显而易见了,路面平整坚硬,因为路面坚硬,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超载。
就像四轮马车,在三合土硬化的路面上,可以装载四千多斤,在这种水泥路面上,可以装载六七千斤。下再大的雨也不会泥泞,别说马车,就连笨重的太平车也能在上面跑得飞快,最妙的是,因为现在的车辆载重量太低,不像后世动不动就是几十上百吨重的重卡,它几乎是几十年不坏的,修好了,几乎就再也用不着为修路犯愁了。
水泥路最直观的便利,就是运输成本直接下降了。而且一个约定俗成直接被打破了,就像在《史记货殖列传》是记载:“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这句话的意思是,出了百里,就不用贩柴火了,商品的运输成本就大于实际价值。
可是,水泥路的出现,这个运输成本就完全颠覆了,原本的那种质量的官道,一辆大车需要两个人,一头牛或马,免费运输十石粮食,现在的情况是,一辆大车可以运输四十多石粮食,原本需要七八个人,现在就需要一个人。
尽管增加了一匹马,但是却不用增加人工,而且速度增加了三四倍,原本一辆大车一天走五十里,路况好的时候,勉强可以行六十里,在路况不好的时候,一天走三四十里,或者二三十里属于正常。
这样以来,现在的运输成本降到了差不多十倍,也就是说用原本三分之一的成本,就可以完成原本的运输量。
在这种情况下,辽南议会就对增加道路施工的呼声非常高,特别是刘明遇在被朝廷任命为辽宁经略安抚使之后,辽南议会和大宁议会,立即推动快速通过了联通辽宁的水泥公路议案。
至于工程的困难,也非常简单的解决掉了,外地来的客商、工厂股东、以及刘记,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于是,在辽宁发展纲要中,明确计划,预计投入三百五十万两银子,建造辽东的水泥路工程,水泥路分为甲级、乙级、丙路三种规模,分段施工,准备形成涵盖辽宁的公路网络。
在计划中,甲级公路则属于战略级公路,总宽度就是二十丈,约合六十三米,当然这肯定不是路面的整体宽度,分别包括中间绿化带一丈,左右两侧绿化带各八尺,两侧草圃各一丈三尺,这样以来,整个路面就是十丈,相当后世于双向八车道,外加两侧人行道各两丈四。
乙级公路,则属于路面宽度为两向四车道,当然,在这个时代的马车普遍比后世的机动车辆窄,基本可以满足日常通行。
至于丙级公路则属于两向两车道,而且没有中间隔离带,这样的路面则更窄。主要施工以甲级公路为主。
当移民大军的车队抵达广宁城北的时候,三合土的官道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巨大的工地。
几百名劳力为一个施工工段,拿着锄头平整路基,夯实路面,干得是热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