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八佰(上)(1 / 2)

经数日苦战,第八十七师占领了沪江大学,第八十八师占领了五洲公墓、宝山桥、八字桥等各要点,十四日到沪的第二师补充旅接替第八十八师防守申城爱国女校、持志大学,并担任攻击虹口公园和江湾路东瀛军司令部的任务。

八月十五日,裕仁命令松井石根大将为申城派遣军司令官,指挥第三师团、第十一师团等军直属部队进攻申城,进一步扩大对华夏的侵略战争。

东瀛军增援部队在华夏军队侧后方上陆后,我方军队已经无力消灭东瀛军陆战队,战争初期目的没有达成。

按道理来讲此时就应该考虑后撤构筑第二道防线,避开东瀛军队舰炮之利,可是以老蒋为首的国府统帅部,考虑在申城作战补给方便,主要是在有外国租借的申城继续打下去,极有可能引起欧美大国势力的干涉,并可能在列强调停下赢得一个光荣的和平,进而挫败东瀛对华北的野心,这对相对弱小的华夏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可惜老蒋不知道,不久之前才结束的经济危机折磨的欧美等列强已经体无完肤,老蒋妄图拉欧美列强帮助华夏抵御东瀛入侵无异于痴人说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西方列强是不会给华夏撑腰的,这些国家巴不得华夏和东瀛打得久一点,他们好大发战争才。举个简单的例子,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这十年期间东瀛的战备物资比如钢铁、石油之类的一直都是由美帝提供,这也为美帝摆脱大萧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寄希望于外界的帮助都是不现实的,只有自身强大起来才能够应对一切困难。

八月二十一日,以东瀛长门号、陆奥号战列舰为首的庞大舰队,运输着东瀛军申城派遣军先头部队约一万余人从东瀛出发奔赴马鞍群岛。二十二日晚上,东瀛军陆军在马鞍群岛乘换为轻巡洋舰、驱逐舰后,分别向川沙镇、吴淞口一带驶入。

东瀛军于十六日退守江湾以东瀛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为中心的据点,华夏和东瀛双方在申城一地不断投入军队。

此役国府方面先后投入八个集团军又四十个师、十五个独立旅、九个暂编旅、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七团、宪兵一个团、申城市保安总团、申城市警察总队、苏省保安团四个团,兵力总数在五十五万人以上。东瀛方面则投入了五个师团一个旅团,军队总数达十三万人。

期间伍伺仁曾经多次向老蒋提出后撤的建议,均未被采纳,华夏和东瀛都打出了真火,双方开始持续向淞沪增兵。

华夏军队勇敢而坚强,以血肉之长城,抗拒日军之炮火,所有官兵,视死如归,前面的倒下去,后面的就赶上去,与东瀛军展开街垒战与肉搏战,个个奋勇当先。

华夏军民的顽强抵抗让东瀛“三日尽占申城,三月灭亡华夏”的叫嚣成了泡影,也在国际上形象大跌。

八月二十七日,战况更趋惨烈。当夜,罗尤青调集部队由月浦、新镇、罗店、蒲家庙之线继续向登陆东瀛军冲击,东瀛军主力第十一师团以大炮、飞机、坦克应战,小小的罗店再度被炮声、杀声淹没,双方来回拉锯,反复冲杀。白天是东瀛军逞威的时候,飞机、大炮、坦克齐上阵,把华夏军队阵地前变成一片火海,守军只好退出阵地。夜晚则是我军大好反攻时机,趁着敌人优势装备无法发挥威力,一阵猛打撵出敌军,夺回白天丢失的阵地。

东瀛军进攻往往从天蒙蒙亮即开始,先以飞机轰炸为前奏,稍后即退去,再从己方阵地升起载人观测气球,引导海军及炮兵实施二次炮击,最后坦克掩护步兵推进。我军白天躲于棉花地,夜间控断公路,埋设地雷和集捆手榴弹,设置障碍物并伏于两侧,待敌坦克出来受阻于障碍物之际,与后面步兵展开贴身肉搏。这种战法不失为聪明,屡收奇效。

罗店争夺战时刻揪着老蒋的心,他深知,罗店虽乃江边弹丸小镇,面积仅两平方公里,但却为通往宝山、申城市区、嘉定和松山等几条公路的交叉点与枢纽,罗店一旦有失,全局势必震动。于是老蒋几次三番下令:罗店关系重要,必须限期攻克,全体将士有进无退,有敌无我,不成功便成仁。陈辞修信誓旦旦:不惜一切,保证完成任务。

同罗店之敌第十一师团展开对峙的我军主力为彭善的第十一师和李树森的第六十七师,两个师携手战斗,轮番上阵,业已坚守五昼夜之久,无数次打退日军进攻。

在给敌以重创的同时,两个师的官兵更承受巨大的伤亡,数字达到令人惊骇的地步。相继阵亡一个旅长、两个团长,营、连、排一级的军官战死更是数不胜数,第六十七师师长李树森将军也负重伤,无法继续指挥。

老蒋征询了伍伺仁后派出从德国归国不久的黄悟我火线接过了六十七师师长指挥鞭。

黄悟我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继续率领六十七师坚守罗店。

战况越发惨烈,东瀛军在后继部队到来之后发动了更猛烈的攻势,炮弹铺天盖地,雨点一般泼洒向守军阵地,炮火所到之处烈焰升腾,血肉横飞。

华夏守军拼死对垒,子弹打完了,就冲出战壕与敌白刃格斗,坦克上来了,身上绑着手榴弹冲过去与之同归于尽。双方都死伤累累,东瀛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