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到现在,孙维善都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更多的是因为自己的面子受到了冒犯而生气。
看着仙人们远去的身影,孙维善甚至开始期待着范氏一家跪在面前痛哭求饶的情形。可惜这样的场景,他是等不到了。
范怀民不是一个冲动的人,不会是一时见财起意,做出这样的事情。他为此已经谋划了几年时间。
一开始,范怀民没想过离开晋阳。
他跟范存良情况不同。范存良还年轻,还有远大的前途。他年纪已经很大了,对未来没有太多的想法,只要能够安安稳稳地度过晚年就可以了。
范家十几辈人都生活在这里。晋阳城是范怀民的根。他生于斯,长于斯,未来他也想死于斯,葬于斯。
俗话说,落叶归根。那些在外漂泊的人,年事已高之后,都会想着返回故乡。年老之时,背井离乡,颠沛流离,有违范怀民的初衷。
在晋阳城,范怀民有钱,有势,有身份,有地位,日子过得很惬意。外面的世界,也没什么能够吸引范怀民的。
范存良拿回来的修行书籍,范怀民全部都藏好了,一本都没往外卖。范家的家底还是很厚实的,没有必要铤而走险。
他还反过来劝范存良:“你安心修炼就成了,钱的事情就不用操心了。”
可是事情的发展出乎范怀民的意料。他没想到,不过几年的功夫,范家就会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范家内部的事情,原本是一件大喜事。可是这件喜事太费钱了,即使是范家也有些吃不消。
事情还得从范存良发现自家有一个儿子特别有修行天赋说起。
随着修行方面的书籍大行其道,如今东部七国民间修行的氛围很浓郁。就算不能进入大孤山、岱山湖这样的门派内修行,也不影响大家自行参悟功法的热情。
有一定的天赋的人,经常会聚在一起交流心得体会,以便共同进步。没有天赋的,也喜欢谈论修行界的种种秘闻趣事。
在长安城待久了,范存良也逐渐融入了这样的社会气氛中去了。他不再独自一个人闷在家里苦修,经常到清心居来,与同道中人相互交流学习。
时间长了,范存良对修行界的事情也有了足够的了解。与此同时,他对自己的水平也有了清醒的认识。
范存良自身的资质很一般,加之起步又比较晚,在修行一途上已经很难有大的发展。如果没有足够好的丹药调理身体,他想达到金丹境都比较危险。庆幸的是,青城有很多上好的丹药,只要有足够的金币,这个问题不难解决。
范怀民得知这个信息,自然要求范存良不要放弃。既然有办法,那就好。钱,咱们范家有的是。
范怀民吸取了教训,不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也错过了修行的好时机。等他们长到十岁左右,开始懂事了,范怀民就教导他们感受天地间的灵气。
两个儿子虽是一母同胞,资质却是天差地别。有一个儿子无论怎么尝试,始终没有任何感觉。另外一个儿子的天赋,却是非常出色。
能有这样的结果,范存良已经很满足了。张家的张茶和张梁兄弟俩,也只有一个人有天赋。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儿子培养好。他甚至在想,说不定这会是张茶第二呢。
范怀民知道后,自然也是欣喜若狂。
高兴之余,范怀民不由地想到了自己、儿子以及孙子三个人不同的命运。
范怀民认为,这个迹象表明范家的人应该是很有修行天赋的。要不然怎么会儿子和孙子都能资质不凡呢。
要知道,现在东部的那些普通人中,真正能够修行的,几百个人里才有一个。范怀民一个儿子两个孙子,三个人里面就有两个人能修行。这说明范家人与生俱来就拥有修行的天赋。不过长久以来,一直被埋没了。
想想自己,再想想那些早已离世的范家列祖列宗,范怀民觉得无比的悲哀。
范怀民自己一直没机会接触到修行功法,等到蹉跎大半生之后,也就彻底失去了修炼成仙的可能
范存良运气好一些,成年之后还有机会开始修炼。但是,他也错过了最好的时光,未来成就也有限。
只有范家最年轻的一代,赶上了好时候。如果一切顺利,不远的将来,范家就算达不到长安城张家那种程度,至少也能在其他修行世间面前挺直腰杆。以后,范家的子孙,终于不必再像他一样在他人面前卑躬屈膝了。
范怀民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好好培养这个孙子,给他最好的修行条件。
原本范怀民觉得范家足够财大气粗。可当他打听到青城聚宝楼内各种天才地宝拍出的价格后,终于知道什么是坐井观天了。
如果只是这样,范家咬咬牙,也能承受得起。毕竟他们积蓄不少,每年也能从丹药买卖中捞不少油水。
可范怀民万万没想到,丹药的生意会每况愈下。
虽然范怀民在边境设卡,严格限制东部的丹药流入晋国,但要想完全堵死也是不可能的。这些零星流入的丹药,极大地影响到范家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