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这仅仅只是满人自食恶果的开端(1 / 2)

千夫斩 晴了 1738 字 2023-04-01

第五百四十五章 这仅仅只是满人自食恶果的开端

这一场决定满清命运的决战从开始到结束,持续的时间绝对不超过两刻钟的时间,之后,梁家军尽出,开始追杀那些四散而逃的清兵和零星骑兵。

而驱赶与追击却耗费了整整半天的时间,四散而逃的清兵最终被俘获的仅仅三万,剩下的全都没影了,而骑兵,除了见机得快的禁旅八旗大部逃回了北京城内,那接近两万的蒙古八旗旗兵有过半倒在了那梁家军的阵地跟前,四散而逃的蒙古八旗也是梁家军骑兵师主要的追击目标,最终俘获了两千余,逃散了近三千,剩下的都在追与逃的路上变成了一具具冰冷的尸体。

禁旅八旗的步卒,除了一万安排在城外督战外,剩下的全都留在了城中,这既使得他们逃脱了被梁家军追杀的命运,同时也被困死在了北京城内。

不过也幸好城内还有数万兵马,城内的骚乱才没有让北京城变成绝望疯子的集中营。不过,北京城内却也变得一片死气沉沉,城头之上除了站着一些应景的,有气无力的兵丁之外,似乎他们从心底丧失了所有的希望。

乾隆坐在那御座上,目光呆滞地望着那跟前的御案上,那枚方四寸四分、厚一寸,盘龙纽、高二寸,用一整块白玉雕琢而成的玉玺。

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本字,右汉文。上书:大清受命之宝。满文本字可译为:承天受命大清国之宝。制度规定其"以章皇序″,即彰显大清皇帝受命于天的正统身份。这也是大清国最具象征意义和实际意义的传国玉玺。系清太宗皇太极以来的旧玺,且为诸帝所传,到了乾隆的手里边,已然传续了五代清帝。

“大清国,大清国啊……”乾隆那嘶哑的声音暗哑而又无力,双眼里边几乎失去了所有的神采,面容枯槁,表情麻木,只是偶尔那眨动的眼皮仿佛才提示他仍旧还活着。

身上穿着的仍旧是那一身在城墙之上穿着的大阅甲,上面的那些珠玉仍旧色泽光润无比,可是,配上他那苍老的面容与那干瘦得不足以撑起这件大阅甲的身躯,仿佛这身衣甲与那衣甲里的人应该只是摆设在那历史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一件裹着华丽衣甲的木乃伊陈列品而已。

他的左侧颈项上裹着一块纱布,浸出了淡淡的红痕,那是乾隆在城墙上看到了那十数万大军溃散之后,绝望地拿起了宝刀欲自刎,最终被身边的臣子夺下,但是被锋利的刃口划开了表皮留下的伤口。

大殿之内,所有官员的脸上都露出了绝望的死灰色,偶尔有人在抽泣垂泪,仿佛是在缅怀着大清国昔日的荣光正在散去,消亡,既然变成那历史尘埃之中的一团垃圾,最终将会被埋葬沉积得不见踪影。

刘墉一脸麻木不仁地站在那御阶之下,倾听着身边那些同僚的低泣,看着那自城头之上自刎失败之后,就仿佛被抽掉了浑身骨头的乾隆,心里边没来由地升起了一丝丝古怪。前明之时,崇桢失国,自缢而亡,不知道跟前这位自己效忠了这么多年的皇上失国之后,如何自处。

而刘墉的记忆又回到了数个时辰之前,当时,那乾隆自刎被拦下之后,太子永琰完全没有了主见,只知道抱着那乾隆号啕大哭,最终还是那他最为痛恨的奸臣和珅向那乾隆请命,为了阻止那梁家军乘大清国军心民心皆乱的当口乘势攻城,屠戳满人,不让数十万旗人糟那兵灾之痛,他愿亲身往那梁家军大营谈判。

回复了理智的乾隆当即从身上解下了随身携带的代表着他身份证明,刻有“乾隆宸翰”的那个田黄石三连印交给了那和珅,满脸期待地看着那和珅在数十位决死护卫的护送之下,决然地离开了城墙,打起了一杆白旗,朝着那梁家军大营而去。

和珅的这一招似乎真的产生了效果,至少那梁家军似乎对北京城缺乏任何的兴趣,只是在城外围歼灭和俘虏那些败兵逃敌,对于诺大一个北京城似乎不闻不问。

就在那北京城墙头的乾隆等一干满清官员心怀忐忑的当口,随同那和珅而去的一名侍卫赶了回来,梁家军暂时不会攻城,而和珅已经在梁家军大营之中与梁鹏飞展开了谈判,梁家军的头目梁鹏飞甚至还建议乾隆安抚好城中的旗人百姓。

之后,不管是信还是不信,都只能暂且相信的乾隆与一干重臣回到了皇宫之中,那些留在了城中的八旗兵丁总算是没有让骚乱蔓延,这之后,就是让人痛苦难熬的等待。

“皇上,来了,来了,和中堂回来了!”大殿之外,一位太监狂奔而来,甚至连脚步都来不及刹车,直接一个跪地,前滑了数尺才伏倒在那光滑的金砖铺就的地面上。这个动作让场的大臣和侍卫们全都瞪目结舌,就仿佛像是看到了练习了葵花宝典的东方不败。

听到了这句呼喊,原本死气沉沉的大殿里边仿佛多了一丝活力,所有人都把脑袋向着那殿门外望去,乾隆也已然站起了身来,一脸的期盼,望向那大殿之外的汉白玉石阶上渐渐显露出来的身影,他最信赖的臣子,和珅,终于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