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河县。
在黄河众多的河流分支中,佐河经历过几次断流,最终彻底干涸。加上森林的禁砍禁伐,山路难行,壮年出走进城务工等等因素,佐河县愈发贫穷。
这次拉力赛在佐河县,也是拉动地方经济,向外做一些旅游广告。
赛段在深山,解说组前一天抵达县城,在今天上午坐车进山。一辆越野车坐三个人,车里的人苦不堪言,一个个脸色煞白。
言灼知道山路会很颠,所以压根就没吃早餐。另外两个解说就比较惨烈了,一个资历比较老的解说已经吐了一次,另一个眼看也快不行。
“小言,你不晕车哈?”
言灼点头,“我还好。”
拉力赛与公路赛、场地赛不一样,拉力赛是奔驰在天然道路。对于摩托车来说,和跑山差不多,但跑山大多数跑的是盘山公路或者翻山的国道,拉力赛跑的是土路。
这就更加艰苦,赛程也更长,有时候能从一个省跑到另一个省。
就像这条进山的路,解说组坐的越野车平均时速不超过40,颤颤巍巍地开到赛会出发台。可汽车组在这里的平均时速可能会超过160,更不必说摩托组。
出发台的背面就是解说台,由于要出镜,言灼还是穿他那套最昂贵的西装。
是真冷。
深秋,山林,毫无掩体。
三个解说往那一坐,感觉不出二十分钟就能冻上。
言灼有点感觉不到自己的耳朵了,主要还是穿得太单薄,但一想到这是人生第一次参与体育赛事解说,什么冷不冷的,不重要了。
“对了。”工作人员走过来,递来三份新稿子,放在解说台上给三位解说,“周一有个车队卡着报名截止日期,所以新增一个车队两个车手,不用担心,都是熟人。”
三人点头道谢,今天的解说组是两个资历较老的解说带着言灼,两老带一新的搭配是很稳妥的,既不会冷场,也很好救场。
老郑说:“没事的,第一次解说拉力,跟上就行。”
言灼点头,“好的。”
然后翻开新报名的车队资料,笑容凝结了。
飓风车队,1号车手秦渡凉,2号车手彭谦。
“哦秦渡凉啊。”另一位解说姓杨,宽慰他,“小言,别紧张,老熟人。”
言灼笑笑,“好。”
确实是老熟人。
老杨奇怪,“不过他怎么来跑这个小比赛啊。”
老郑耸耸肩,“应该是曼岛TT受的伤休养好了,来跑小比赛试试状态吧。”
聊到这里,言灼捻了下纸边,垂眸看着纸上的车手资料。
“哦……也对。”老杨点头,“哎太冷了,我们这儿是不是迎风面啊。”
旁边两位前辈闲聊着,言灼愈发地沉默。有工作人员递来热水,他们捧着捂手,言灼两只手拢着小小的纸杯,终于感觉到了一些温度。
终于,直升机起飞,背面的发车台开始发车仪式。
这次发车由汽车组和摩托组交替发车,在佐河县西北方向的天桥山,SS(特殊赛段)1,所有车辆环山一周回到发车点。
三位解说戴上耳麦,与导播连接通话,导播在画外指挥倒数。
同时,直升机与地面的两个摄影团队开启转播,第一个赛段开始了。
汽车组前驱组先发车,接着摩托组发两辆,佐河拉力赛摩托组的规则是统一的450cc,允许3个引擎。
秦渡凉和彭谦的序列号是35号和36号,排在摩托组的最后两个。
言灼坐直起来,向镜头微笑,“大家好,欢迎来到佐河县拉力锦标赛的现场,我是解说言灼。”
“我是解说郑仁天。”
“我是解说杨优。”
直播画面同步转播到地方台和各个体育频道,言灼的外貌条件非常好,面容清秀干净,嗓音柔和却有力量。
秦渡凉在发车等待区,今天骑的是一辆凯越,达喀尔车型,标准的450排量。
拉力摩托车的左边把手上有个按键,连接仪表盘旁边的电子路书。那是个比普通手机大上一些的电子屏,屏上是摩托拉力车手的路书。
与汽车组不同,汽车组的拉力赛车手在副驾驶有一个领航员,领航员为车手读路书,也就是报路。
比如前方多少米是一个什么弯,但摩托车手只有一个人。
他们独自驾驶、独自观察路面情况,左手离合、按键翻页路书,右手拧油门控制前刹,眼睛看路、看路书。
摩托车手在拉力赛道上,只有自己一个人。
“凉哥,没问题吧?”飓风车队经理走过来,拍拍他尾翼,“自己感觉怎么样?”
秦渡凉把镜片掰上去,“没问题,都休养一个多月了,我又不是纸糊的。”
经理还是有点担心他,“行,反正就来看看状态,小比赛,没什么含金量,随便跑跑。”
秦渡凉笑笑,“我亲自改的车,就不可能随便跑跑。”
经理叹气笑着摇摇头,拿他没什么办法。
这台车秦渡凉在原基础上又加了一组定风翼,其效果经测试,可以在260的时速下产生足足50公斤的下压力,并且拉直线和高速弯能够更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