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的政治体系基本上是相同的,三权分立。
王权、上院和下院。
但是呢,王权高于上院和下院,却又受到上院和下院的制约。
不过呢,王权也有特殊之处,就是保留着至高无上的特点。
也就是说,王权可以不顾上院和下院的反对,直接颁布王令。
却是有一个限制,就是每年只能有三次这样的特权,而且必须是为了大筏国的利益。
若是危害大筏国的利益,这个至高无上就失去了作用。
莱亚王后要求向南部海岸增兵五万,是为了保卫大筏国,是为了大筏国的利益,所以就可以动用至高无上的王权。
随着莱亚王后颁布王令,五万兵马就从巴里城出发,快速南下。
但是,仍旧是晚了一步。
在这五万兵马离开巴里城南下的第二天,莱亚王后就接到消息了,大筏国南部海港被燕军攻破,近海的几个城池,已经被燕军血洗。
男人一个不留,反抗的女人全部杀死,当这个血淋淋的战报摆在桌面上时候,上院和下院的贵族们全都震惊了。
莱亚王后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上下两院的贵族们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而燕军到底多少兵力在大筏国的南岸登陆,莱亚王后还没有拿到最准确的数据。
但是,莱亚王后心里清楚一点,必须继续增兵。
巴里城中,还有五万兵马,莱亚王后准备全部派过去。
于是,莱亚王后再次召集上下两院开会,商议此事。
这一次,反对的声音就小了很多。
只不过呢,怎么样派兵,就形成两种不同的意见。
莱亚王后提议,将巴里城的五万兵马尽数派出去。
理由呢,很简单。
燕军残暴,男人全部杀死,女人反抗也要杀死,所以,巴里城的百姓虽说平时受到贵族们的欺压,但在这种生死存亡关头,一定会跟大筏国的统治者保持一致,不会出现什么趁巴里城内防守空虚,发动暴乱什么的。
同时,可以在巴里城内,以及四周进行募兵,增强大筏国的防御力量。
而上下两院则是提议,从北部和西部防线各抽兵两万五,组成五万兵马,南下驰援。
他们的理由呢,也不复杂。
一句话,他们信不过那些贫贱的百姓。
百姓们受他们欺压太久了,有的父母死于贵族之手,有的丈夫或者妻子死于贵族之手,有的是子女死于贵族之手等等。
有军队震慑着,那些百姓只能是忍辱负重,不敢有任何的反抗。
若是巴里城一旦没有了兵马,天知道会有多少暴民顺势而起。
所以,那些贵族不敢豪赌。
不然,万一真出事了,恐怕他们在燕军打到巴里城之前就已经被那些暴民给杀害了。
可莱亚王后不同意从北部和西部分兵。
她认为,燕军狡诈,一旦得知北部和西部的防御力减弱,或许就会再从北部或者西部强行登陆,两路夹击大筏国。
而贵族们则认为,燕军远路来袭,兵马不可能太多。
若真是燕军从北部或者西部海岸登陆,大筏国可以调整战略。
例如,如果燕军强攻大筏国的北面,大筏国就可以命西部兵马驰援北部。
如果燕军强攻大筏国的西面,大筏国就可以命北部兵马驰援西部。
毕竟,北部和西部的距离还是比较近的,驰援起来也用不了太多的时间。
双方因为这个问题,僵持不下,谁也不愿意退让。
莱亚王后再次动用至高无上的王权,但这一次却失败了。
毕竟,这事关系到贵族们的身家性命,他们一直认为,莱亚王后的这一个命令,危害了大筏国的利益。
莱亚王后无奈,只得妥协,提议从巴里城分兵三万,从北部和西部防线各分兵一万。
巴里城还有两万兵马,那些贵族们才算是勉强答应下来。
于是,随着王令的下达,这五万兵马也在快速集结中。
第二天,巴里城的三万兵马先一步南下驰援。
不管是莱亚王后,还是上下两院的贵族们,都认定了一点。
那就是,燕军的主力在大鹰国这边,绕道袭击大筏国南面的,只是燕军的少量兵马。
所以,十万兵马南下,绝对能将这部分燕军给消灭掉,最不济也会赶出大筏国去。
可这一次,不管是莱亚王后,还是那些上下两院的贵族们,全都失策了。
燕军从南部海岸登陆的兵马总数,高达三十万人,绝对是燕军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