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一日暖似一日,又几阵薰薰然的西南风吹过,碧绿的麦浪转成金黄。初夏飘然而到,已到麦收时节。
经过一段麦收前短暂的蛰伏,整个乡村仿佛突然从睡梦中醒来,大地开始热闹了。人们纷纷走出屋子,套上地排车,吆牛喝驴,人欢鞭鸣,启动了繁忙紧张的麦收景象。
今年与往年不同,张光军不知从哪弄了一台锋利的机械,安装在拖拉机前端,只见他嘿嘿笑着,驾驶着怪物般的拖拉机冲进田地,按动按钮放下前端的机械,以低速向前行进,奇迹发生了,在拖拉机所行之处,田里的小麦被齐根斩断,之后被整整齐齐敛在一旁,人们不再需要冒着五月烈日,忍受着麦芒的刺痒,挥汗如雨挥舞着镰刀慢腾腾地割麦了。只需将敛在一旁的小麦以绳索捆起来就行了。
这台锋利的机械是小麦收割机,对于村民们来说,是个新鲜玩意,也是个奇迹,令六、七十岁的老汉唏嘘惊叹不已。
有钱的人家纷纷雇用张光军的收割机,在他们这边提高了效率,在张光军那边则赚得盆满钵满。张光军一刻不停地帮人收割着,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喝口凉水,继续投入收割,与短短一个星期的麦收时节争分夺秒。在干坼的土地扬起的灰尘和干燥的麦秸腾起的黑色烟尘笼罩飞舞下,张光军被熏得满脸漆黑,只剩下两只眼睛,和因开心兴奋不时大笑露出的白色牙齿。
怪物般在田间奔驰、小麦所向纷纷为之披靡、车主在前开口朗笑、雇主在后赞叹不已的这种热烈的丰收景象,应当像公元前3000年时,人类以牛为动力、拉动简单的木犁进行田间耕作一样被载入史册。
人们兴高采烈,纷纷将割倒的小麦装上地排车拉到麦场。
尽管在争分夺秒的麦收时节,张小强一家人仍不急不躁,太阳老高时才起床。张小强娘懒洋洋地穿过院子,拉开大门将嘎嘎直叫喊饿讨吃的鸭群们放出门外。这鸭群得了赦,欢快地嘎嘎笑叫着,扑打着翅膀,争先恐后在头鸭的带领下匆匆穿街过巷,向西湾进逼。
此时初夏时节,池水清丽温暖,在浅水层和野草水草密集区布满了小鱼小虾和小蝌蚪,这是鸭子喜欢的绝佳食料,而传说中的张小强娘养的鸭子个大皮青味好,偶尔还有双黄,便因了靠近西湾,及西湾里丰富而营养的食料。
这个季节,甚至不必刻意用玉米和野菜喂它们,它们也能自给自足,并吃得膘满肉肥。
在暖阳的沐浴下,鸭群排成队依次扑入清凉舒爽的西湾池塘里。它们嘎嘎叫着,扑打着,享受着,沐浴着,然后分头行动,扑入草间和水草间的浅水域,一只只扁嘴不停地试探寻找着。
张小强家的麦场在西湾南侧,张寿堂家的麦场在西湾西侧,沿岸有数不清的麦场分布着。张小强家的鸭群就在整个西湾里横行,在方圆近三千平方米的大池塘里自由的穿梭游弋。
三天后,东、西、南、北坡的麦田里空空如也,几乎被收割殆尽,然后被齐聚到麦场里,并进行了腰铡和暴晒,下一步便碾场扬麦粒了。
不几日,张小强家的鸭群们似乎厌倦了鲜嫩的水草、肥虾肥鱼和肥蝌蚪,偶尔便踅上岸来,尝鲜一下新收麦粒的味道。快中午了,张小强在看麦场,鸭群们辨认出他来蜂拥而到,跃上岸来冲入摊晒的小麦间,埋头啄食起小麦来。
张小强抡起木把铁杈驱赶,鸭群们四散奔逃,被赶入池塘,当他退回后,鸭群再次前来,锲而不舍,令张小强十分气愤和疲惫。当饭后二爷张祖昌来麦场,将腰铡后的麦秸沿岸堆成一道“长城”才有效阻住了鸭群的进攻。
第二天,沿岸的许多麦场悄悄起了一道道“长城”。有几个缺口格外醒目,其中包括张寿堂家。
这天早晨,张小强劝她娘道:“娘,别放鸭子出去了,吃人家麦子多不好啊。”
“鸭子要出去谁能拦得住,来个人一开门的话,不小心鸭子就跑出去了……除非有鸭栏……可我说了一百遍了,你爸爸就是不给围个鸭栏!”张小强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