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庄云闲目不转睛!
那桌子人看见陈致远三人望着他们,其中有一个年轻人站了起来,挥手示意,很是洒脱:“不好意思啊。”
陈致远摆了摆手表示无所谓,这时候服务员也把菜上了上来。他们三人便开始吃了起来。
既然来了全聚德,肯定会点烤鸭,所以,上来的第一道菜就是烤鸭。烤鸭上来的时候已经切片完毕了,还有酱料也准备妥当。接着,一道道和鸭有关系的菜陆陆续续的上来了。
吃着吃着,刚才那位年轻人竟然走了过来,说道:“哟,几位也喜欢糟溜鸭三白。”
陈致远顿时一乐,这还是一个自然熟的人,感觉的出不是轿作出来的。
年轻人继续说道:“我们也算是不“打”不相识,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庄洋。”
庄云闲一听,寻找话题:“我叫庄云闲,大家都一个姓,五百年前说不定我们还是一家呢。”
庄洋呵呵一笑:“谁说不是呢。对了,刚才看你一直看我们怎么了?”
庄云闲不好意思的摸着头,低声说:“你旁边的是崔哥吗?”
“是呀,怎么了?难道你是崔哥歌迷?”庄洋笑嘻嘻道。
“呵呵,被你猜对了,我特喜欢他唱歌。能不能让他给我签个名?”
“这有什么什么的,一句话的事!”庄洋拍着胸脯保证着。
李荣插嘴道:“我也想要...”
......
四人就这么熟络了起来,相互介绍了彼此,聊了一些趣事,了解到庄洋的堂哥给崔健做过键盘手。
晚饭结束后,庄洋热情地邀请三人跟他们一起出酒吧聚一聚,陈致远一想反正也没事情,就跟着一起去好了。
酒吧地址在德胜门那儿,那儿正好处于中戏和北电两座学府之间,同样这一带也是文艺青年们活跃的地带。
晚上八点不到,陈致远三人跟着庄洋河、崔健几人拐进了一条不大的巷子里,
在这个年代,这种类型的巷子太多尚未改造,在这种地方的酒吧,大多都是小众、非主流。但恰恰正是这些深受文青们的喜爱。
今天,陈致远、庄云闲穿着都很随性,陈致远穿的是牛仔裤外加一件帆布衬衣,很像这个年代的校园流浪歌手。而庄云闲则是一副当下最时髦的打扮,上身“梦特娇”,下身“萍果”(texwood),下边蹬了一双“迪亚多纳”(Diadora)旅游鞋。
李荣则穿的比较正式,上身衬衫,下身西裤。
“哟,崔哥,有空来了啊。”
“崔哥...”
看样子洋河、崔健他们几人经常来这里,陈致远举步淡然,李荣和庄云闲则有些紧张和兴奋,一方面是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有些紧张,另一方面,这里又有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一行六人,找了个六人的座位子。
“来,坐吧。”老崔点点头,没多少言语,“哥几个做什么的?”
话直来直去,既不冷淡也不热情。
老崔一说话,李荣和庄云闲就沉默了,不知道在想什么,刚才还挺能说的。
陈致远觉得气氛有些尴尬,要不是庄洋的邀请,陈致远几人也不会来。这年头的文青们可和三十年后网络文青们大不相同。这年头的人讲究投缘便能称兄道弟,不投缘则是老死不相往来。
这酒吧闲聊嘛,一开始就要投其所好,陈致远正了正坐姿,“崔哥,我们几个人虽是搞信息技术的,但我们有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音乐。”
“我也听过您的不少歌,算是你的歌迷,但不算是铁杆那种。”
“哦?你喜欢哪几首?”老崔随意的问道。
“《花房姑娘》,我还联唱过。”
陈致远说的是实话,芯片设计这种活儿干多了也很枯燥,自然需要找些其他的放松放松,有时候他就利用业余时间和朋友一起打打网球,唱唱歌。
陈致远虽然身在美国,但也不忘了解祖国发生的事情,尤其后世互联网发达后,网上各种视频都能看见。像爱奇艺的《中国新说唱》等等。
“练唱过?”旁边的庄洋和另一位听到了陈致远的话,有些好笑,打量着陈致远。
“练唱过。”陈致远点头道,底气十足。
他真练过,尤其是RAP版的《花房姑娘》,RAP本身就起源于美国,陈致远是中国人,自然喜欢中国风,当他在网上看到吴亦凡RAP版本《花房姑娘》后,就练习过一阵子,也算精通。
“噢?那试一试?”
老崔也来了兴趣,他还真没想到本来就是为了给庄洋一个面子,没想到却成了这样。
“好!那就试试”陈致远也算豁出去了,唰的一声站起身来,先活动活动热热身,这种方式把庄洋几人逗乐了,毕竟他们没看过谁唱歌之前还热下身。众人觉得陈致远还真有点儿意思。
陈致远觉得重来一世就需要做些以前没有做过的,要是还按照以前一样按部就班,那有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