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春山庄本来就多奇花异草,而且很多是无价之宝,刘广达与刘广和边学习、边培植一些“样品”,一旦有收获,就开始到窦家堡、刘龙岭等等地方“开枝散叶”,另外还专门着人种植不一样的莲藕,那就是在藕塘里加了火山灰…
因为东白山有火山,因此慢慢的把莲藕移到了某些靠近火山口的湖泊。而且这些湖里有很多奇怪的动物,大家叫它们为龙鱼。
龙鱼有一种吐珠场景,成鱼将鱼卵产含于口中直至孵出幼鱼,所以有“龙吐珠”的俗名…
这些莲花池也会有吞太阳的蛇光顾,甚至确实有蛇珠被融在水中,于是东白山就真的出现了养神莲,而且马上被作为贡品运至长安…
《会稽山修仙传奇》对刘家更加重要了…
??????
校中忙了一会,就准备停下来了,因为附近好的药草,已经被他包揽了,一些差的就免提了。
于是大家就在石头上坐了下来,也是得益于天气好,有太阳,照得人有暖意。
有客人在,当然不能够冷落了客人的,张伟于是和校中聊起了易经,但是在聊天过程中张伟发现一个有趣的情况,校中口里的易经是生搬硬套的,或许是学习的环境不同?
不过校中头头是道的表述也是令张伟佩服的,是啊,人之所学各有所长。
“你认为在你听说过的人里面,谁的易经是最好的。”出于好奇,张伟就问了一个难以说清楚的问题。
“我最佩服的是诸葛亮,所以我认为诸葛亮算是最好的了。”校中是不假思索的信口道来。
“诸葛亮的易经确实用得好,这与写诸葛亮的作者有很大关系,不过我认为用得最好的是毛ao爷爷,因为他的易经是用在生活里的,甚至别人根本看不出来他用了易经,比方他写的《矛盾论》就如同易经的阴阳论。”张伟其实就是说明了能够活用易经的就是最好的。
“易经太难懂了,如果不是爷爷有时候硬逼我学,我根本不想去看它。”校中的语气里有点怨气,这也难怪。
“是的,易经不是我们小孩子应该聊的,不如你给我们讲一讲你们哪里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吧。”张伟说这个算是下套吗?应该不是吧。
“我们哪里属于西岩,人家都在说先有西岩,后有方岩(方岩在附近是个出名的风景点,有浙东第一山之称,因为哪里的方岩胡公菩萨比较出名)。
说的是西岩的风景其实还是很好的,其实与你们廖宅差不多的,山里地方不外乎一些奇怪的石头啊!岩石啊,还有就是花草树木,比方说我们西岩的龙潭,你们这里不也有龙潭吗!”是啊,在本地人眼睛里,就是仙境也是平常的,如人们常常说的仆人眼里没有英雄的道理是差不多的,作为英雄的仆人,或许很多事情都是仆人代理做的,而英雄做的就是指挥手下的仆人而已。
不过这个校中最有意思的就是非常爱好一些花花草草,刚才虽然已经见过他的专一了,可是现在还是三句不离本行,时不时的会对旁边的一些草进行分辨,还会教张伟兄妹二人。
同时会解释其中的作用,间接的还会说一些草与动物之间的联系,比方说草木利动物的手足,对于人来说多吃蔬菜之类的就利于人的动作灵敏度,这个与食草动物善于奔跑的道理是一样的,还会把食肉动物力气大来说明吃肉有利于肌肉的发达。
还打比方说为什么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好打仗,因为他们吃肉的,而南方的一些以稻米为主的就相对聪明一点。
听着校中一套一套的,张伟有点郁闷,这应该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是的,一定就是这样的,看看那个吴老头,就知道什么叫痴迷了,对于花花草草的痴迷程度,张伟算是见识过了。
校中还说,其实某种时候植物与动物是可以转换的,如青藏高原的冬虫夏草,冬天是虫子,到夏天就变成了草,而且这种冬虫夏草就是天地间的一大宝贝,非常的补,还说明大自然的很多东西其实是可以转换的。
张伟听说过冬虫夏草,可是妹妹没有听说过,就会感觉新鲜。
小孩子肯定会喜欢美味的,于是张伟就近的去搞了一点野水果来,可惜的是这个时候的水果真的少见,搞到了一点点藤李,不过现在的味道是最好的,主要就是一些以前比较难采摘的,而另外一些如本地叫肚大王的,酸酸的,有点类似于草的,张伟也带了一点回来,算是聊胜于无罢了。
不过作为山里人,能够理解彼此的难处,校中与张伟以及张伟妹妹就这样等着吴老头。
于是乎,张伟又操起了老本行,讲故事。
张伟讲故事,对于校中来说,十分新鲜刺激,看他津津有味的样子,张伟就又勉为其难的继续讲。
也许是因为听众太少了,张伟感觉提不起兴致。
这个时候妹妹竟然来讲故事了,她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孩子,每天与一匹野小马一起奔跑,有时候会拉着小马的尾巴跑,这个人的某些功能几乎与野马同化了,无论如何跑都不会感觉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