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的滋味不好受。”
“知道么,一群人围绕着你求教,不停的给他们解答,累。”
“如果遇到聪明的学生,好说,如果遇到太笨的人,说上几遍都不懂的人,真的是要崩溃了。”
过了一会,姜承安缓过来后,直接就往床上一躺,
“真的是太累了。”
“脑子累。”
“嘴皮子更累。”
多亏了没有任何成绩要求,如果真的去当老师,上面对学生成绩有明确的要求,到时候搞不好整个人都要崩溃。
“明天你还去给他们解答吗?”
老妈轻轻的问道。
明天还要继续?
姜承安吓的脸都白了,
“不去,不去,换人换人,明天老三去好了。”
“我又不是老师,我是义务性质啊。”
虽然帮衬一把是一把,算是积累点好人缘。
可是也不能让他辛苦的犹如一个老师,从上午讲解到下午吧。
“我今天讲了那么久,我都觉得我的喉咙要罢工了。”
老姜之前就已经觉得自己的喉咙不舒服,感觉都出了血丝。
“如果明天我继续这么辛苦,我应该可以直接报废。”
就这样,兄弟几个排班,轮流出马辅导,一直搞到了年前才结束。
到了年后,大家都在等通知书了。
这个时候,无论是大队领导还是生产队干部,都很头疼。
“别提了,现在谁还有劲头搞生产。
现在大家都在想办法回城,我可听说了,现在国家的知青政策就要变了,有的地方单位里优先招知青,有的地方允许提前退休让知青子女顶替。
还有人干脆撂挑子不干了,自己跑回去了。
能走后门的都挖空心思走,现在大队办公室里每天都排着队等着批准呢。
大队领导天天都躲着,跟知青玩捉迷藏。”
老六姜承煌向来消息灵通。
姜承安知道他说得都是事实,“上山下乡”在1978年这一年已经走到了尽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公开批评,一些知青遇到的不公平待遇得到披露。
有人说,我们花了三百亿,买了三个不满意:
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
有的人开始采取各种方法离开边疆,有的吞食金属,冒充患了癌症,办了“病退”;有的转插农村,搞“曲线返城”;有的以死相胁,搞“核讹诈”。
在这一年的年底,从云南省开始,发生了知青大返城的浪潮。
像老姜这样的考生却等不到这一天,因为77年的考生,大学是春季二月下旬开学。
77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是在78年这年春天为考上的考生发录取书。
早在77年12月中旬考完,就有人急不可耐的到处打听录取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