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霸问起了矿工,李永超答道:
“矿工大多都是本地人,务农闲暇或者家里田地不多的,都会来矿上务工”
这个时候,弘农杨氏的掌柜的,名为杨浩凉的,行礼开口道:
“有禀王爷,还有很多都是野人、黑户和逃奴,都在此地做工”
李永超的脸色变了变,无奈的答道:
“没错,这些人就是好勇斗狠之徒居多,而且经年累计,呼朋唤友,实在是本地的顽疾!”
李元霸听闻此话,大笑劝酒,李永超大醉而归,李元霸与杨浩凉却继续聊了起来。
根据杨浩凉的介绍,原来此地虽然偏僻,但好在矿产丰富,所需人力极多。很多因战乱、天灾而失地的农夫,都拖家带口的来到娄烦做了矿工。
虽然做矿工也十分辛苦,一年到头也仅能弄个温饱,但好在是不用看天吃饭,结果此地的矿工就越聚越多。
而这些人都不是登记在册,都不用交税,各家都喜欢用这样的人来做工。
本地人很少去挖矿或炼铁了,多是做起了商号里的伙计,或者铁矿上的管事的。
更别说,这些矿工拖家带口的,再矿山周围形成了几个小镇,本地人更是做了起了服务业,毕竟矿工也要吃喝拉撒,也有婚嫁礼丧。
而李永超一直觊觎的就是这些黑户入籍,因为对一个郡守来说,人口和赋税是最关键的两个指标。
一旦这些黑户入籍,那么他也算是能吏了,保不齐老来春,升迁都有可能。
可惜愿望是美好的,李永超一直以为是本地的矿主从中作梗,可惜他眼光短浅,没想得到无论矿主还是世家,都不在意人头税这点蝇头小利,更别说跟朝廷法度作对,因为这笔人头费,是要矿工出的!
矿工算是最有组织的一群人了,不论下洞挖矿还是起炉炼铁,都要一起协作,于是心齐的很。
而这些矿工早就分成了几个派系,比如关中派、辽东派和羌人派,他们以地域划分,组成了类似帮会的组织。
哪家矿主要是敢提起入籍,这些人就会联合起路抵制不去他家干活。
各家矿主也想过很多办法分化、收买甚至杀掉领头之人,可是奈何这些人背井离乡,拖家带口,都是被逼到了绝路,经常会弄出破釜沉舟,同归于尽的态势出来。
经过几次的事件,就很少有人想去跟这些矿工对着干了。
杨浩凉之所以详细的向李元霸介绍情况,要知道他们这些人虽然都有收购娄烦的铁锭,可是对娄烦这些麻烦的矿工也是有所耳闻,更不想沾惹,他们担心李元霸对娄烦不甚了解,招惹了这些不怕死的矿工,导致后面的棉花大业受到阻碍。
李元霸听完了杨浩凉的介绍,心里没有厌烦,却开心呢的不得了。
在他看来,矿工这些人正是兵源的好苗子。
而且这里的资源如此丰富,完全可以打造成自己王府的后勤基地。
想到这里,他把杨浩凉留了下来,他离开了李府,自己组建自己的班底,至今也没看到什么人才。
这杨浩凉虽然是杨氏的商号掌柜的,出自弘农杨氏的旁支,可是,他的口齿伶俐,思路清晰,对信息的分析整理能力绝对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