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意外发现(1 / 2)

李元霸了解他的为人,也不绕圈子:“陛下英明!现在的问题缺乏硝石,没有硝石就没法造火药。我知道罗家甸的西山有硝石,只是听当地的老人说,很多年前因地裂而给埋了。要是开采的话,需要很多人力,这才来请陛下帮忙。”

李渊眉头一皱道:“地裂给埋了,就算要开采,也不是那么容易。”

这问题,李元霸也想到了,只是除了这里也不知道哪里有,只能试试了。

萧瑀接过话头:“李渊,臣知道有一个地方的硝石特别多。”

就目前来说,硝石是制约火炮的唯一因素,李元霸眼睛特别明亮,忙问道:“萧大人,在哪里?快说。”

这话正是李渊要说的,也是死盯着萧瑀。萧瑀笑道:“臣闻绵州的青莲附近硝石特多,可以从那里运到长安来。”

绵州就是现在的四川的绵阳市,江油的青莲是诗仙李白的家乡。绵阳市管辖的江油在宋代大量出产硝石,宋王朝曾在这里大量熬硝。萧瑀说的就是这地方,只不过因为火药还处在萌芽期,不为人重视罢了。

李渊二话没说,道:“那好,我马上下令,要绵州把硝石运来。”

李元霸想了想,问道:“这得多长时间?”

李渊略一估算:“少则二十天,多则一个月。你放心,数十年我们都等下去了,这个把月我们还等得起。”

唐朝的交通特别发达,从四川运送东西不需要翻越险难的秦岭,可以通过水运出三峡,进入长江,转入汉水,再经过几条水系,辗转运到华阴,然后通过陆路到达长安。之所以不能通过水运直接运到长安,在于渭水多沙,隋文帝开凿的通渠泥沙过多,不便航运。

李元霸不知道这些,略一沉吟道:“既然如此,就不必运硝石来长安,可以叫绵州熬好再送过来。”

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李渊虽不明熬硝为何物,也能明白其好处,点头道:“如此甚好。要绵州熬硝自是没问题,只是这方法得去人指点。这事,你要安排好。”

熬硝又不难,将作府和军器监的大师傅们找一两个教教就会了,李元霸笑道:“陛下放心,不会出错。”

“那你先去忙,把这事安排好了,我就安排人去绵州。”李渊送客了。

李元霸作别而去。离了李渊府,直接回军器监,刘文静和寇义兵他们等着。李元霸把经过一说,二人长吁一口气,大是放心。

至于去绵州的人选,李元霸没有谱,征询二的意见:“我对这里不太熟,不知派何人去合适?”

二人对望一眼,寇义兵略一沉吟道:“请问太子,这熬硝难吗?要是难的话,可以先在这里熬熬,你指点他们,等他们会了,再去绵州也成。”

刘文静接过话头道:“是呀!长安的硝石不算多,药铺里好歹总能买些,能把他们教会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