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西洲短短二十三年,从富家少爷到一无所有,奢靡生活与贫贱心酸,他全都亲身体会过。
经历的事情多了,反而不能轻易相信一个瑞士梅花表给出的信息。
那未免太过荒唐。
2049年和1958年,隔了将近一百年的漫长光阴。任谁也不会相信其中的可能。
郑西洲不耐烦地来回转悠,谁让他看中了一个来历不明的媳妇儿
身份那一层过不了关,结婚报告更没有可能批下来。
他到底能不能结婚了
想来想去,郑西洲决定去找政委求情,当初教导他的老政委远在西南,拍电报不方便说,只能当面说,那来回一趟起码也要六七天的时间。
事到如今,不去也得去,他急着结婚呢想到这里,郑西洲当即动身,先去了邮电局找姜萱。
“你怎么来啦”
姜萱扔下报纸,不是不惊喜。
郑西洲伏在窗口前,低声说:“我临时有事,要去西南找个人,来回要一个星期。”
“你又要去干什么”姜萱拧眉,“你不是急着领证结婚吗都这个时候了,还要跑那么远”
很不巧,他就是为了结婚报告这件事出远门的。
郑西洲不能明说,扣住姜萱的手,随便找了一个借口,“给你取聘礼,我在西南埋了一样东西,是我妈当年留给我的,我去拿回来,正好送给你。”
姜萱才不相信他说的鬼话,但问了也没用,不肯说就是不肯说,继续较真地追问也没意思。
郑西洲有事瞒着她,她也有很多事情没有坦白呢。
姜萱站起身,离开工位,拉着他走到邮局门口,“那你今天就要走吗矿区肯给你假期吗”
“请假没问题,待会我回家收拾点东西,直接去火车站,能尽快走就走,到时候也能早点回来。”
“你还会回来吗”姜萱有点不安。
“为什么不回来”郑西洲气笑了,屈指弹她脑门,“别胡思乱想,我是急着办正经事,回来就能带你去民政局领证。”
“你一个人在家住,半夜不用怕,隔壁有杨叔杨婶,安全着呢。”
姜萱低落地“哦”了一声。
郑西洲又拿出积攒的钱票,“给,这段时间的零花钱,应该有三十块,别顾着买肉包子,自己回家做饭,低调点,懂不懂”
“懂”
姜萱眼睛眨眨,瞅着他手里厚厚一沓的钱票,眸光潋滟,大着胆子夺了过来,笑得眉眼弯弯,
“这些钱都给我啦”
“不是,给我留五块钱。”他还得买火车票呢。
于是姜萱真的只给他塞了一张面值五元的人民币,想了想,又给了两张粮票,“路上也要买饭吃,五斤的粮票够不够”
“出远门要用全国粮票,这些地方粮票用不了。”郑西洲叹口气,尽心尽力给她科普。
“那怎么办”姜萱茫然。
“拿着粮本去街道兑换,这个你别管,我自己去换。”
郑西洲赶时间,“我走了,如果碰到急事,先去找黄三看看,实在不行去找钟叔,你还记得他在哪住着吗”
“我记得。”姜萱点点头,恋恋不舍地拉住他衣摆,“你不要和我抱一抱吗”
要了命了。
郑西洲拉着她去小巷角落,趁着安静无人,捏住她下颌吻了上去。
深而长的吻,勾得两人呼吸急促。郑西洲松开她,吻了吻她的眼角,“走了,这几天安分点,少给我招惹烂桃花。”
“知道啦。”
姜萱看着他走远,心里难掩失落。
谈了恋爱没多久,天天和郑西洲黏一块,她都习惯身边有这么一个人了。
下午回到家,果然没有看到某人熟悉的那张脸,姜萱心情闷闷,随便煮了点杂粥应付。
吃完饭,趁着天没黑,去附近的供销社溜达了一圈,一时冲动,没忍住买了两个毛线团子,还有毛衣针。
刚付完钱,姜萱就后悔了。
买什么毛线团子毛衣针,难不成她真要贤惠地给郑西洲那个狗男人织毛衣吗
回到大杂院,姜萱托着下巴,拿起两根毛衣针,无聊地敲了半天桌子,最后眼一闭心一横,厚着脸皮去找杨婶了。
“婶子,我想织毛衣,怎么织啊”姜萱求知欲旺盛。
“那简单,你坐到这里,我给你教。”
杨婶拿出常用的针线篓,给她示范,“你先看看我怎么织的”
“用这根针勾住线吗”
“对,再绕个圈勾一针。”
“怎么勾”姜萱又忘了。
院里亮着一盏灯泡,灯光晕黄,姜萱低着头,笨拙地织着毛衣袖。
第二天,她拿着毛衣篓去邮电局,立马受到了徐玲玲的一番嘲笑。
“姜萱同志,你不是死也不肯跟我学着织毛衣吗”
“决定结婚的人就是不一样”
“成熟了”
姜萱羞愤:“你快别说了,徐玲玲同志,我和你的友谊小船要翻了”
徐玲玲捧腹大笑。
时间恍然而过,很快,街道开始派发八月份的粮票。
姜萱已经有了一次经验,拿着粮本和副食本,熟门熟路领到了一沓票券。
“不对啊,同志,这个月怎么少了十斤的粮票”姜萱纳闷。
工作人员闻言,翻了翻花名册,“户主是郑西洲对吧”
“对。”
“前两天他来街道办公室,兑了八斤的全国粮票,正好划掉了这个月的十斤粮票份额。”
姜萱恍然大悟。
差点忘了郑西洲离开前兑全国粮票的事情。
不过,姜萱又一次长见识了,原来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真的不一样,而且不是一比一兑换呐。
郑西洲离开的第六天,姜萱收到一份加急电报,“有事,推迟归。”
拍电报的人正是郑西洲。
姜萱郁闷:“到底忙什么事跑那么远,还不能准时回来。”
这个婚到底能不能结了
再不快点回来,姜萱都要丧失结婚的劲头了。
八月十七日,历史上的某个会议开始上演。
政策才出来,当天下午,收音机开始循环播放新闻,“以钢为纲,全面跃进号召全民大炼钢铁,努力实现钢铁产量翻一番”
邮电局门外的大喇叭也在号召动员。
听到耳边激情昂扬的新闻播报,姜萱的心一点一点下坠,脑子轰隆隆作响,犹如望见了疯狂来临的那一刻。
她怎么能忘了这件事
尽顾着惦记三年'饥荒,差点忘了这个大炼钢铁全民'运动
姜萱心脏猛跳,急得站起身,“玲玲,你和主任说一声,我有急事,我赶着回家。”
“哎”
姜萱头也不回,抓着背包,风一样的冲出了邮电局。
一口气跑到百货大楼。“同志,那个菜刀怎么卖”
“六块八,两张工业券。”
工业券,幸好她手里有四张,是上个月和这个月街道派发下来的,都是郑西洲的份额。
姜萱毫不犹豫,买了两把菜刀装进包里,为了保险起见,又悄悄挪进了空间。
她还要买别的铁制品,烧水壶,尤其是铁锅,不锈钢盆也要多买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