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床上,何贤琢磨着新游戏,想着开心农场的事,记忆慢慢的清晰起来,突然记起在开心农场之前应该还有什么抢车位,买房子,打工,买卖朋友这些功能,到了农场的阶段已经是这个游戏的高峰期了,开心网,实际上大家对其映像就是网络游戏,为什么不叫开心游戏呢。
还有类似类别的网站-人人网,很是热闹,最后都归于寂寥。
突然想起CHINAREN网校友录,自己还登录了呢,那时候风靡一时,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在上面找同学,高中班级,甚至初中班,小学班都有人找到了,不过还真是“一时”,等班级PP群建立起来之后就很少登录了。
CHINAREN可不就跟开心网之类有点类似,但是更原始,只是以班级为集体的理念很快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CHINAREN现在怎么样了,是后期的人人网吗?
想起的越多,疑问也越多。
最重要的核心问题是,开心网和人人网为什么会在过不久的时间后爆发呢,按道理现在的技术足以支持开心网之类的发展了,为什么现在不爆发?是网民数量不够,没人愿意做吗?现在有类似的网站了吗?
何贤赶紧爬起床,打开电脑,查了一下CHINAREN,结果发现已经被搜虎给收购了,现在没什么人用。
顺便搜一搜类似的社交网站,一个英文缩写引起了何贤的注意力“SNS”,社交网络服务,也就是社交网站,网上还有几个小有规模的SNS网站,比如UU地带(UUzone),联络家(linkist),天际网,楚现网,豆瓣,除了排在末位的豆瓣,其它的何贤都没听说过。
社交,社交……
何贤参深度与了校友录阶段和后期的农场阶段,之前的那几个游戏组件只是看到同事们在玩,之前没认真琢磨,一直就想着开心农场。
今天,随着越思索,想起的事逐渐增多,一个猜测逐渐形成,国外有了ICQ中国有了OICQ,国外有了谷歌国内有了百渡,国外有了亚马逊国内有了啊里巴巴,国外有了雅虎国内有了心浪,社交网站,国外有什么,大名鼎鼎,如名贯耳,无人不知的FACEBOOK和TWITTER。
暗骂一声“白痴”,这么明显的问题,想了这么久才想起来,换一个人来重生,估计早就想明白了。
接着查询,发现TWITER还没有踪影,FACEBOOK现在到是发展的不错,查询得知Facebook于2004年2月成立,创始人为19岁的哈佛学生扎克伯格。
看到这熟悉的名字,何贤笑着努努嘴,嘟囔一身“小屁孩”。
初期仅针对哈佛大学学生开放,用户需实名注册,上传照片及个人简介组成社交地图,界面非常简洁。后来逐渐推广到斯坦福、哥伦比亚等大学。在攻占各所高校的过程中,扎克伯格推出照片识别功能,将照片与社交完美结合,由此逐步渗透美国各年龄段用户层。
2004年12月,Facebook用户首次破百万。
2005年9月,已经向高中学生开放。
2005年5月,风投公司AccelPartners投资1270万美元,估值1亿美元。
查资料的过程中,频繁的出现一个词“Web2.0”,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所谓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是说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不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冲浪,同时也成为波浪制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