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也点头同意。
既然有了定计。王贤便沉声对身旁的心慈心严道:“劳烦几位师兄,带着地图深入大漠,力求尽快锁定那绿洲的位置……”
心慈心严欣然领命,整天跟着王贤寸步不离,他们也憋的难受。前者笑嘻嘻道:“师弟,方便把那失涅干也给我们吗?我怕他把地图画错了,到时候问都没个人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要师兄不觉得拖累,当然没问题。”王贤微笑点头。
“没事,拖累不着。”心慈傲然道。
众人不禁肃然起敬,心说高手就是高手,带着个人在大漠里都不嫌累赘……
谁知却听一旁的心严幽幽道:“真要是逃命的时候,肯定先把他宰了。”
众人登时无语,怎么会忘了,这群和尚的师傅叫姚广孝……
。
王贤派出心严等人,带着失涅干深入沙漠探查,大军则在草原边缘安营休整。连续一个月高强度的不断征伐下来,无论是人是马都已疲劳不堪,必须要好生休息调整一番了。更要紧的是,大军粮草不济,急需补充。必须停下来等待辎重部队,将军粮运上来。
自洪武年间,明军便不断征伐草原,漫长的补给线是大军出征的头号噩梦。为了解决粮草供应,洪武皇帝在草原上建立了一系列堡垒,平时作为军队巡逻的落脚点,战时则用来储存粮草。
经过永乐皇帝的完善,大明在东起山海关西至玉门关,南起长城北至大漠边缘,方圆近万里的广袤区域,建立起近百个星罗棋布的粮城兵站。每次北伐之前,朝廷便会根据预计的行军路线,将粮草运送至距离最近的若干个粮城兵站,战时,也会依据行军的变化,临时调整粮草储存的位置。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大军行动时无需带着全部的民夫和辎重,只要带够十天半个月的粮草,等到消耗的差不多,再从临近的粮城调运即可。可以大大减轻后勤的负担,同时大大增加军队的机动力。
王贤此次出征,自然照方抓药,提前命辎重部队将粮草运到若干个粮城中,然后按需调运。他那三万步卒,就是用来护卫粮城调运军粮的。
此时,距离王贤大营最近的一个兵站叫固宁城,与王贤大军相距仅百余里,若是天气晴好,转运粮食到王贤大营,仅需要三天。
固宁城虽然号称为城,但不过是个小小的堡垒而已,眼下堡内有五千兵卒,数千民夫,还有骡马车辆无数,自然显得拥挤不堪。
不过好在这样的日子马上就要告一段落,这一日守将正焦急的督促着手下们,将粮草搬运到马车上。前一****收到王贤催粮的军令,知道大军粮草告急不敢怠慢,准备今天就押送粮草北上供给大军。
直到日上三竿,所有粮草准备妥当,守将这才率领四千兵卒押运着一千车粮草出发,余下一千人由副将带领留守固宁城。
四千人马虽然不多,但根据前方的消息,鞑靼人已经被消灭的七七八八,残部也躲入大漠。至于那些零零散散的小部落,明军不去惹他们就不错了,哪里还敢来自寻死路。
虽然草原上已经没了危险,但押运粮草的官兵还是十分谨慎的检查车马兵器,大军全胜在即,谁也不希望这时候出乱子。出城前,领队的指挥使吩咐部下严格按照规定,斥候先行,大军在后,日行五十里,天黑之前便停止前进,把粮车围成车阵,军队轮班值夜。
这样两天时间就能抵达大营交差,完成此战最后一次粮草押运。
清晨,朝阳初升,固宁城大门敞开,押运的队伍缓缓驶出城门。
忙忙碌碌一早晨的固宁城,总算停歇下来,城头上的守兵目送着押送粮草的队伍,消失在北方的地平线上,所有人终于松了口气,除了值守的将士,其余人准备回去睡个回笼觉。
谁知突然有人惊呼一声,指着大军消失的方向尖叫道:“快看!有情况!”
城头众人纷纷抬起头来,顺着那人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此时东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黑压压一条长线,烟尘滚滚间,竟是一大队蒙古骑兵朝着固宁城疾驰而来……
急促警钟声在固宁城头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