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房大门打开,外面几百个女童抬起了头,抬步往前走去,这些女童高矮胖瘦不一,有贫有富,她们是新朝最早的接受过教育的平民女子。
虽然对考女学之事仍然存在犹疑与一些不确定,她们对自己的未来大部分也没有很好的规划,但是她们的眼神与她们的母辈那一代已经多了几分清醒的坚定。
祝翾跟在队伍里,缓步跟上去,为了加快效率,检验女童身份的队伍一进去就自动分成几队,祝翾去了一个人少的女吏那接受检查。
在祝翾前面的女孩手上还串着栀子花串,头上也有栀子花,整个人都泛着栀子花的清香,然后女吏将她的栀子花收走了。
女孩就以打商量的语气朝女吏说:“这个是我阿姊给我的,不可能夹带的。”
这是一个比较严厉的女吏,别的女吏可能就无所谓了,但是对于这个女吏来说,丁是丁、卯是卯。
女吏面无表情地说:“规定了参考之人不得佩戴首饰璎珞、簪环佩包,这是为了以防作弊,最好一沈素简,你簪花了也不行。今儿你簪了真花,明儿别人簪绢花,后日就是簪钗之物了,首饰器物容易有夹带之事。”
祝翾前面的女孩听了,就一边叹气一边将身上的栀子花拿下来了,放在女吏身边的物品保管篮子里。
祝翾在身后见这个女孩一身栀子花的香气,又听闻她说她有阿姊,就不经回想起昨日在街上遇到的那个送她一朵栀子花的姑娘,就在前头那个女孩摘身上的栀子花时细细看她眉眼形状。
果然有几分昨夜那个卖花姑娘的神韵。
“哎。”祝翾拉了拉前面女孩的袖子,女孩扭头看向祝翾,祝翾就很想问她是不是有一个这几天在卖栀子花的阿姊。
“不得交头接耳,相互攀谈。”祝翾还没开口,那个女吏就直接出声警告了她,祝翾默默闭嘴。
轮到祝翾拎着考篮走向女吏了,女吏接过她的考篮,细细翻看她随身带进考场的东西。
祝翾考篮里除了考试用具,就是一葫芦的水、还有两个被油纸包包住的还有余温的包子、还有一个点蜡烛的火折子。
女吏将她的包子都从中间掰开看了一眼,发现没问题后就重新拿纸包好,火折子却是被扣下来了,祝翾就说:“要是没这个,我怎么点蜡烛。”
女吏说:“考场里有火折子给你点蜡烛。”
然后又检查祝翾身上,祝翾脱下外面的衣服给她检查,发现没问题后,祝翾就拿过衣服再穿上。
因为她梳着双螺髻,女吏连她的发髻都仔细打量了一下,似乎在考量祝翾的发髻可不可能夹带。
经过了严格的检查,祝翾终于入场了,按照铭牌上的座位名次去找自己到底坐哪。
为了防止考生作弊,科举考试的考场里是一排排号舍,前朝这里就有号舍,新朝重新修缮了一下,本来是给科举的考生用的。
但是这场考试是除了科举以外的县里的大规模考试,所以也能用号舍。
号舍又窄又矮,祝翾的位置在中间的一间,她用力抬起木板,坐进了号舍,然后又把木板放下,整个人就坐了进去。
祝翾坐进去后就开始四处看,看到对面一排神色各异的女孩,那个排队时站她前面的栀子花女孩就在她斜对面。
祝翾看到她了,对面的女孩显然也看到了祝翾。
那个女孩记得之前在外面祝翾想要和自己打招呼,但是她只以为祝翾是自来熟,就朝祝翾微微笑了一下。
祝翾没想到不认识的情况下,对面也会和自己笑,就也朝对面笑了一下以示礼貌。
然后祝翾立刻低头开始做考前的准备。
首先从考篮里拿出油布缝制的卷袋平放在木板上,这个是用来垫卷子的,防止纸面污损。
接着又拿出毛笔、砚台、墨斗、洗砚、镇纸等物,一一摆放整齐,将墨提前磨好。
一切准备就续,祝翾就无聊地撑起下巴等开始,她刚刚在外面还有点紧张,一进来坐进了号舍,将东西准备好了,反而内心平静了下来。
过了一会,祝翾发呆发够了,就又检查了号舍里提前给她准备好的东西,分别是蜡烛、火折子,还有一把小刀。
蜡烛与火折子的作用祝翾是知道的,但是这个小刀作用是什么呢?
不会做题目的时候拿这个小刀划自己解恨?
很快来了一个女吏,站在她们的号舍中间大声宣读考前须知,宣读完毕,问大家听明白了没有。
大家俱说已经明白了。
过一会女吏拿出一叠密封好的卷子过来,指派了其中一个号舍的学生看看是不是所有试卷都在牛皮纸信封里,学生检查无误,就在女吏拿过去的考前确认的纸上按指印。
等到号舍外的鼓楼上传来发卷的钟声提示,女吏开始按照座位号一个接着一个将牛皮纸袋子封好的卷子发下去。
祝翾拿到密封好的考卷袋子,心里大概明白了桌上小刀的作用,等所有人都拿到了考
袋,又传来一声钟声。
女吏就开始提示道:“现在请各位考生,拿起号舍里的小刀割开考卷袋子,取出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用完之后,请将刀放在左手边,等我来收。”
于是祝翾就拿起刀,开始小心翼翼地划开牛皮纸袋子,取出里面的试卷与纸。
祝翾检查了一下题目无有印刷错漏之后,就开始答题了。
第一天考的就是四书五经里一些帖经与墨义之类的小题,还夹杂了一些四书五经之外的小题,每道题在卷子里的分数占比多少都在题干有提示,小题的简易程度也是随着答题往后慢慢加深的。
前面的小题都是一些常见的短句,大家都写得很开心,这时候没人知道还有“送分题”这种存在,还以为卷子就这么简单呢。
但是随着难度的加深,后面考场里就开始有人犯难了,甚至还有考生一边往后写一边啜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