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失之交臂的耶律楚材,名相王旦出世(2 / 2)

即便是今天的那些学者们,坐到一起,谈论起王安石时,依旧会大吵一架。

因为熙宁变法,会有一批人去谈论他的功与过。

但是没关系,如果一个人做的事能得到所有人理解,那他得普通成什么样。

就像他在诗中所写: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亦或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倔强,他才成为了北宋真正的孤勇者。

包括名臣苏洵在内,如砸缸出名的司马光、苏东坡、御史刘述、刘琦、孙昌龄、程颢、张戬、陈襄、谢景温、杨绘、刘挚,以及谏官范纯仁(范仲淹之子)、胡宗愈等,都与他作对。

欧阳修也屡次指责,以他为主推行的改革制度,而曹太后、高太后甚至说他“祸国”。

可身为一朝宰相,王安石丝毫没有退缩。

当然了,王安石之所以面临如此险阻,与他的超前理政思想也是有关系的,就以饱受争议的“青苗法”为例!

在此条例颁布以前,朝廷平衡物价的政策是“遇贵量减,遇贱量增”,亏空的永远是国库。

而“青苗法”的做法则是:把国库的存粮折算成本钱,以低息放贷给农民和手工业者,用于抵制地主、土豪和权贵们的高利盘剥,同时增加国库的收入。

具体操作是农民几户联保,以增加安全性,从国家机构拿到本钱去耕种和用于手工业经商,等收回本钱后再将所贷之款还归国库……

这等政策,别说是在北宋时期了,就算是繁荣昌盛的新国家,也是在建国之后的几十年后,采取的就是这种制度,建立了农村信用联社,并沿用至今!

换句话说,这是“市场经济”最早的雏形。

然而,就是这样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因为时代的眼光,没有推行下去,在苏洵弹劾完后、司马光弹,苏东坡弹劾完、范纯仁弹,最后王安石被迫罢相,复官后又因长子病故,主动提出了致仕。

于是,王安石病逝后的第四十年,北宋就灭亡了。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王安石母亲过世时,唯独苏洵没有前去吊唁,甚至还写下了《辨奸论》来暗讽王安石及背后的支持者,等到苏东坡获官后,他依然继续反对王安石变法。

可是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入狱后,正是王安石不计前,选择嫌搭救他,上书对宋神宗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苏东坡这才因王安石“一言而决”保住了性命。

而此时,王安石已经辞官寓居在金陵钟山,他完全可以选择当做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他可惜苏东坡的旷世才华。

后来,苏东坡从黄州复官时,刻意绕路去看望了王安石,一笑泯恩仇。

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王安石在,苏轼永远是那个北宋官员,而不会再有东坡居士。

王安石下台后,砸缸的司马光复相,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王安石制定的所有法规,并将革新派成员全部外放,还把神宗朝时军兵用生命夺取的土地,无偿地送还给西夏……

所以后人说,北宋实亡于司马光,他才是“书生误国”的典型,

而元佑党之争,也一直持续到了北宋末年。

历史没有如果,可假设王安石变法能够顺利推行下去,一个王朝的命运就会变得很不同。

按理说,以王安石的新法取得的成就,黄金级别的政治家,那是名至实归,可结果,系统却给他白银巅峰的政治属性!

这可能,也与他变法失败有联系,倘若王安石变法成功了,结果就不一样了!

有了王安石这块珠玉,最后一个人,王羽也没有多大兴趣了,再厉害还能有王安石强吗!

【叮咚,召唤第五人,北宋宰相,吕惠卿,政治:96;】

看到吕惠卿这个坑货出来,王羽瞬间嘴角抽搐!

吕惠卿,王安石变法中的二号人物,为推动变法做出了许多卓越贡献。

熙宁初年,吕惠卿任”制置三司条例司”的“检祥文字”,“事无大小,安石必与惠卿谋之;凡所建请章奏,皆惠卿笔也。”熙宁初年间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等法令的颁布,他都有重要的参与。

主管司农寺期间,主行常平、农田水利、免役、保甲诸法,工作出色,成绩卓着,得到了神宗皇帝的夸赞!

主持国子监期间,积极建议学校挑选贡举,选通经术、谙政事的人主判太学,以有学行艺术者为教授。

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地设立学校。王安石接受他的意见,罢停制举,整顿学校,从中央至地方,学官、教授全改由经过中书或国子监选择之人充任。

主管军器监时,经一番整顿,裁定中外所献枪刀样式,规定枪刀质量标准,又编制《弓箭》一书,供制造弓弩参照。

自此,所制兵械精利,改善了宋军的武器装备,增强了抵御外敌的能力。

吕惠卿任职参知政事期间,继续推动新法的进行,不仅废罢了制科,还保证了市易法的继续推行。

两次灾荒(1073-1974年)期间,吕惠卿等变法派,在汴京粜卖了数以万计的粮食,稳定了京师居民的生活。

尤其是在河北、江浙等为地区,利用贮的青苗钱米,募集受灾农民兴建水利和从事其他工役,度过灾荒。

吕惠卿守边时,推广了置将法等新法,并改变了许多现象。

吕惠卿守边期间,还在元丰八年(1085年)和绍圣三年(1096年)取得了两次大的胜利。

如果光看这里,会觉得这个人挺厉害的,事实上也是如此,只不过这个人,人品不咋地!

他与王安石情同师徒,但最后却因事生恨!

那就是出言构陷,当面侮辱过他的王安国,让他因事而获罪,自此,二人产生矛盾!

而吕惠卿在掌权后,便担心已经罢相的王安石,回朝威胁自己权位,而开始采取种种办法陷害王安石,不过因为宋神宗对王安石很信任,没有成功!

只是,随着王安石长子王雱英年早逝,王安石也病逝后,新党缺少了领军人物,而那些保守反对党开始兴风作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