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西园门外,来自汉帝的警告(2 / 2)

…………

不过,大谁何这个势力,不论是夕日多么神秘,都掩盖不了它是一个谍报组织的事实。

作为执刀者的大汉帝国,都已经走向了腐朽之路,而作为在该帝国阴影下,不断寄生成长的谍报组织,自然也不例外。

就拿如今的黄巾之乱来说。

在数月之前,居然有数万暴民在汉室眼皮子底下活动,并差点将南宫给攻打下来,而朝廷呢,居然连一点消息都没有。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就是因为太平教对大谁何渗透力度,已经达到一种惊人的地步,而事实也足以让人不寒而栗。

作为帝国的眼睛,大谁何的职责本来应该是,将一切反对帝国的势力消灭,可现实情况却是,他们的眼睛被张角蒙上了一层布,连身边的毒蛇都看不见。

由此足可见,大谁何如今已几乎瘫痪,基本上达到形同虚设的一种地步。

只不过,就算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对于大谁何这样的老牌谍报组织,曹操可不敢放松警惕,毕竟它的资源摆在哪里,远不是建立只有几年时间的黑冰台、以及锦衣卫可比的!

而现在看来,事实果然如此。

毕竟,大谁何里面也有能人存在,辽东剑神王越、十常侍之首张让、以及黄门内官蹇(jian)硕。

这三人,就是如今大谁何的三大统领。

对于刘宏,其实曹操并看不上这个家伙,只觉得他是一个无道的昏君,可现在看来,是自己小看他了。

他任命这三人,都是对大汉忠心耿耿之人,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讲大谁何掌控,不至于被政敌利用。

辽东剑神王越,接连侍奉于桓帝和灵帝,忠心自然上没得说,所以才会被刘宏任命为,大谁何的三大统领之一。

而另外的两位统领,作为十常侍的张让以及亲信宦官蹇硕,则是刘宏推在前台和世家打擂的刀。

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能力,或许是一般般,但如果论起搞阴谋诡计的能力,绝对是出类拔萃的。

就拿张让来说,不仅阴险而且还多谋,是刘宏最锋利、最信任的一把刀,而蹇硕壮硕而勇猛,则是担任刘宏明面上的护卫。

而随着大谁何组织这个国家利器,被十常侍这群太监掌握后,基本上就沦为他们,打压自己政敌的工具。

对于十常侍,很多人都是想当然的认为有十个太监,不然怎么叫做十常侍。

其实,十常侍并不是只有十个人,而是十二个人,只是为了好记才被民间称呼十常侍。

这十二个人分别是: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他们都任职中常侍。

而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十常侍分别指的是: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

这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

《后汉书》中有所记载:“此十二人皆为中常侍、封侯贵宠,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贪贱,为人蠹害。”

十常侍也不是傻子,他们知道皇帝重用他们,就是为了给世家大族添堵,所以,他们也就彻底放飞自我,仗着皇帝的宠信,开始横征暴敛,卖官鬻爵。

在这个时代,能够进宫当太监的人,都是有身份的人,一般人还没有这个资格呐,因此这些宦官都有自己的父兄子弟。

于是,他们倚仗着朝中有人支持,便开始横行乡里,祸害当地的百姓,且因为上面有人,当地的官员根本就不敢管。

而且,如果只是这,还不算什么,在中常侍袁赦死后,汉灵帝刘宏直接当众说,张让为父、赵忠为母,引起朝野一片哗然。

十常侍的权势可见一斑。

尤其是在原史上,黄巾之乱结束后,立有大功、威震天下的皇甫嵩,都因为得罪了十常侍,结果见谗于朝廷,被罢黜左车骑将军的职位,削夺封户六千,并且改封都乡侯,食邑二千户。

直到三年后,凉州叛军但声势越发壮大,在此用人之际,汉灵帝这才任命皇甫嵩为左将军,督领前将军董卓,各率两万士兵拒敌。

原史的十常侍,都有如此恐怖的威势,更何况这个时代了!

尤其是,第二次党锢之祸,惊天战神王腾被汉帝罢免后,他开始失去了军队支持,没有军队这股强大力量的护卫,他这才将十常侍推到前台。

不过,对于十常侍,曹操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他们搞起阴谋诡计但能力固然厉害,但曹操可不认为,现在只顾得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张让,能够发现什么。

“不对,还有蹇硕!”曹操差点惊呼起来,他居然把这个人给差点忘了。

蹇硕也是大谁何统领之一,他的能力自然也不差,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他是妥妥的一个大汉忠臣。

比起张让他们的勾心斗角,扩展自身权利,他所思所想恐怕就是为了大汉效力,就像今天,刘宏会突然给他送这样的一句话,曹操能想到唯一的可能就是,潜伏人员露出来马脚。

黑冰台或者锦衣卫,终究建立没有几年时间,哪怕拂水房也是如此,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他们这些潜伏人员,难免会有人手脚不干净,以至于被蹇硕发现了马脚。

“这帮该死的废物,怎么就这么不小心!”曹操心中顿时恨恨的想道。

不过,从汉帝的态度看,他知道的应该不多,不然的话,就不是这个态度了。

他恐怕也只是知道,自己与世家大族多有走动,甚至有彻底导向他们的危险,所以才会采取给一个蜜枣,外加一棍的策略。

一念至此,曹操终于放下那颗颤抖的心。

“看来,以后得小心了,可别在阴沟里翻船。”曹操心中如此喃喃自语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