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牛头、马面领着“小石猴”进入“福客来酒肆”打尖,点了满满一桌菜,却发现“小石猴”战斗力爆表,二人若按正常吃法,根本不是其敌手,存在填不饱肚皮的危险。于是双双开启了“哄抢”模式。
正当大家都蓄势待发的时候,店小二手里托着一个二尺多长的盘子走了过来,但见盘子里五体投地趴着一只烤熟的小猪,大约有十斤左右的样子,浑身颜色焦红油亮,异香扑鼻,这可是道“硬”菜,叫“炮豚”。
“豚”者,猪也,“炮”者,烤也,对喽,这道菜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脆皮“烤乳猪”。
其实在我国,“烤乳猪”这道菜古已有之,早在西周时,此菜已被列为“八珍”之一,那时称为“炮豚”。
南北朝时,贾思勰把烤乳猪作为一项重要的烹饪技术成果,记载在《齐民要术》当中,他描写道:“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壮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凡常也。”
“烤乳猪”一直是贵族们餐桌上特有的菜肴,普通老百姓连温饱都无法保证,根本不可能吃得起,只能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幻想烤鹅那样,幻想一下罢了。
直到满清时期,此菜被列入“满汉全席”的主打菜肴,从那以后,流传到民间,才真正在全国推广起来。
话说这一桌两大只,一小只三只“饿鬼”,眼见的“炮豚”送上桌来,盘子还未落到桌面,已经“双抓齐出蜂拥而上”,店小二但觉手中盘子一轻,低头看时,里面的烤乳猪早已不见了踪影。
再看此时的“小石猴”,正捧着一颗猪头,津津有味的进行360度全方位“亲密接触”。
而牛头、马面则一人擎着一条猪后腿,连同半片猪身子啃的那叫一个“风生水起”。
店小二见摇摇头,嘟哝了一句“神经病”,转身去催下一道采取了。
这顿饭足足吃了将近一个时辰,桌上杯盘狼藉,盘子摞了足有半人多高。牛头、马面,以仰躺的姿态“坐”在椅子上,一边用筷子剔着牙,一边斜睨着蹲坐在椅子上的“小石猴”。
那“小石猴”正在“对付”一只巨大的熊掌,整只熊掌啃的基本只剩下骨架了,还有一些手掌心的肉没有吃完。
“呃”,“小石猴”终于停下来,打了个饱嗝,有些不甘的放下熊掌骨架,看了一眼对面斜躺在椅子上的牛头、马面,拿起毛巾,擦净了嘴巴和手掌,又捂在鼻子上,用力擤了把涕,这才把毛巾放下。蹲踞在椅子上,咧开嘴,露出牙齿,微笑的看着对面两大只。
“吃饱了?”
牛头和马面同时问道。
“呃!”
“小石猴”以饱嗝作答。
“掌柜的,结账。”
马面冲柜台上喊了一声。
但听“噼里啪啦”一阵算盘响。片刻之后,店小二肩搭毛巾,小跑过来,说道:“二位客官,你们一共点了二十七道菜,共花费十二两六钱银子,我们掌柜的说凑个整数,只收您十二两。”
“什么?十二两!”
马面一听吓了一跳,十二两可不是个小数目,都快赶上自己一个月的俸禄了。
马面把手伸进荷包,搜遍每个角落,却只凑了三两散碎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