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以猜测,之所以用左手写碑文必定是有原因的。”吴星自言自语道:“碑文的‘书写习惯’是先从上到下,写完一行字,然后每一行字再从右到左排列;而白文的‘书写习惯’是先从左到右,写完一排字,然后每一排字再从上到下排列。”
“永字八法,用于解字的时候,尤其是“永”字,最为注重笔画的顺序和字体的架构,习字练字常用的便是“米字”格,每一个“永”字必须得分八个笔画写完。教书先生不仅仅会反复强调笔序、架构的重要性,而且一旦发现学童笔序不对便会直接抽手掌心以示惩戒,笔序相对架构而言重要许多。”
“而小时候阿爸阿妈教我写九字真言的时候,同样也是用沙盘,倒不是因为沙盘可以反复写或者成本低,而是因为沙盘可以写出碑文的‘架构’来。我现在都还记得他们当时说过,碑文的这种架构并不是纸面上的架构,而是‘沙盘内’的架构.......碑文为什么要用巨石碑为载体?是因为每一块巨石碑的厚度么?”
吴星现在便是在白马碑林之中,心中疑惑自然可以从身边的那些巨石碑上去尝试寻找答案。
“以前看碑文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将碑文直接转化成白文来解读,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每一个碑文需要横七竖八、深浅不一的刻凿那么多下,分成那么多的笔画.......那一次问天前辈也说过,巨石碑上碑文其实并不是工匠用工具刻凿出来的,而是用星笔‘星附’上去的。所以说,每一个碑文,实际上的笔画数远远要超出已经被简化的白文的笔画数。”
吴星将自己的感应力释放出来,通过指尖,探入面前那些碑文之中,细细的揣摹当中那每一“刻凿”的精妙,若有所思道:“阿妈说过,毛笔笔尖运笔之法,分为三种:中锋用笔、侧锋用笔、破锋用笔。中锋用笔,指行笔时笔尖的位置在笔画的正中心行走;侧锋用笔,笔尖的位置不在笔画正中心而在笔画的一侧;破锋用笔,不在意笔尖的指向,也不在意笔毛是否聚拢,重点是行笔过程中,能够体现对毛笔的力量的控制,更好去的表达情绪。”
“阿妈还说过,在沙盘上书写碑文,就得先将手指想象成是毛笔的笔尖。在沙盘上练习九字真言碑文,其中运用到三种笔尖之法之间的切换,总数最少的九字真言也有七七四十九次切换,而总数最多的九字真言甚至达到九九八十一次笔尖之法的切换!而九字真言对应的九个白文,用永字八法解字,就没有超过十画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九字真言每一画当中切换了数次的笔尖之法!所以沙盘上的九字真言的每一画都是横七竖八、深浅不一的!”
想通了这一点,吴星便有了一些豁然开朗的感觉,喃喃道:“以指为笔,星力为墨,写九字真言......现在就当是在沙盘上练字好了,反正九字真言的碑文我已经学到第六字的‘阵’了......”
光芒亮起,星光凝聚于左手剑指的指尖,吴星屏气凝神,开始了练字。
然而一刻钟过去了,什么也没有发生!
吴星挠着头,苦恼道:“每一个九字真言碑文都是至少捱了数百记手板才通过的,就连一向严苛的阿妈都挑不出毛病了这才进入下一个九字真言碑文的学习。阿爸当时甚至还在一旁幸灾乐祸的说,打手板是为了加强手指指尖的敏锐程度,长点记性......敏锐程度,长记性.......”
“无论是蒙学馆还是星殿,学童所用沙盘上的沙子,全都是细沙。当手指指尖探入细沙之中,即便是闭上双眼,也可以通过指尖反馈回来的触感来完成九字真言碑文的‘书写’。这,也是阿妈考核是否通过九字真言碑文的唯一标准,称之为‘沙盲’。”
武曲星君对于身份的淬炼并不会有左右之分,星力对武曲星君身体的滋养提升是全面的,不会出现右手修炼成了铁臂而左手变成了豆腐的情况。武曲星君体内所点亮的星海,只是在身体基础之上的增幅,而不是消弱另一只手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