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到两点上课的时间,沈东和李知忧、郭凡、刘计四个人已经等在校门口了,每人骑了一辆自行车。我们四个女生只骑了两辆自行车,我载着夏云,王笑雨载着小美,一行人向县城里新建成的公园里驶去。
公园新落成不久,管理还不严格,我们直接把自行车骑了进去。逛了一会儿之后,小美就坐上了沈东的自行车后座,两个人单独在前面骑行,我们一群人都停了下来,给他们单独相处的机会。
此时刚值农历二月,北方的早春还属于草色遥看近却的状态,公园里新栽的树和花都还秃秃的,没什么风景可看,甚至风吹在身上还有点冷。我们找了个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坐了下来,郭凡、刘计和李知忧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零食和汽水来请我们吃,我们也没客气,道了声谢就吃喝起来。
就这样,我们一边吃东西一边聊天。与讲方言的我们不同,刘计说着一口清脆的北京腔,他有点碎嘴子,人又很幽默,聊起天来插科打诨、仿佛单口相声,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很快就熟识了起来。
夏云对郭凡的武术很感兴趣,问他是不是能像武侠里的高手那样用内力伤人于形,郭凡解释说:“中华传统武术太博大精深了,我从四岁开始,练了这么多年,只在拳法和长棍、刀法上有一点建树,反正我是没办法用内力伤人于形,这些年也没见过有人能做到。内力确实要练,但是练的是呼吸配合、心肺功能和核心力量,武侠上写的太夸张了。”
我笑道:“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充满了夸张与想象。”
郭凡点点头:“确实,不过也不全是想象,武术确实分各门各派,各派都有自己的绝活。有的侧重于杀敌殒命,有的侧重于强身健体,并且,有软功、硬功、轻功之分,可不是花拳绣腿虚架子。”
夏云看郭凡的目光,仿佛在看一个传说中的武林高手似的,佩服得五体投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武侠呀!”大家被夏云逗得笑了起来。
大家又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武侠中的精彩情节来,高谈阔论好不热闹。说到兴处,夏云非缠着郭凡给大家表演一番,郭凡被她磨得没办法,只好表演了一套拳法,我们虽然不懂武术,但也觉得他耍得虎虎生风,时闻破空之声,十分精彩,不由得鼓掌叫起好来。
李知忧一直没说话,看着郭凡的表演,听着大家聊天,跟着大家笑。我看了他一眼,悄声问:“那些信,都是你写的吧?”
李知忧被我问得愣住了:“你怎么知道?”
我说:“太明显了吧,除了你,谁有那样的文字功底与文采?”
李知忧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咬了咬嘴唇说:“我写在草稿上,东哥抄的。”
我突然想起关于他名字的猜测,问他:“你的名字很特别,是谁给取的?有什么含义吗?”
李知忧说:“是我爷爷取的,出自《周易中‘系辞上’一篇,原句是‘乐天知命故不忧’。意思是,乐于自然趋势、深知命运有定,所以处之泰然。”原来如此,这名字的寓意,并不似我之前猜测的那样悲观、阴郁,而是如此的豁达和通透。
我不由得赞道:“真是个好名字,真是一位有大智慧的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