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苍苍的华北平原仿佛一把利剑,剑柄依偎在黄河的怀里,而剑所能指到的锋芒洒到长城脚下的时候,便再也没有了前进的气力。随着高低起伏的丘陵,燕山山脉的影子越发冷峻。而长城就在这燕山的脊梁处随着山势蜿蜒耸立,绵延了万里之遥。
当年穆桂英挂帅的旗杆、马场的影子还清晰可见,只是一门忠烈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老马识途也正是行走在这片土地上,带着齐国征服山戎的大军凯旋而归。不知道多少年来,百姓们拖家带口只为了寻找一处没有战火的地方,休养生息,繁衍后代。而长城千百年来继承和传承着汉人衣钵到了这里,也就用完了所有的力气。
在长城的那一边,便是苍茫荒凉的口外草原。曾经的大辽国萧太后正是在这里厉兵秣马,一次次地吹响号角杀入长城内掠夺汉人的财富,残忍的收割汉人的生命,更不用说满清八旗的铁蹄一次又一次杀进喜峰口,视汉人的生命为草芥。
而春风行到这里也似乎倦怠了,不想在飞越长城去忍受北国的荒凉,文明似乎也如春风,跨过了绵绵群山就成了另外一付模样。
包产到户的政策已经实行了几个年头,而新镇的领导们似乎更偏爱大集体。拖到不能再拖的时候才把土地分到了农民手中,好像农民分了土地就像侵吞了他自己家的财产一样,感叹着世道变了,老百姓在也不好管了。直到县政府在也忍无可忍撤了新镇党高官的职,新来的书记大刀阔斧,一年就把土地全部包产到户。而这已经是一九八二年,在全省都是最落后的。
不得不说华夏一族的农民对土地有着一种特殊的执着、和近乎痴狂的厚爱。
在新镇,每个村子都会有几个劳模一样的农民,有事没事都要去自家田垅里转上一圈。把坍塌的坝墙重新挑一些河卵石上去,平平整整地沏上,把已经翻耕过的土地用搂地的耙子搂得平坦的像一面镜子。如果你是一个农民的孩子便会知道,在华夏偌大一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乡村,都会有一批勤勤恳恳的农人,他们话不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一天都要到自己的地头上背着手转一圈。或是拔掉一棵草,或是在地里拣出一块石头,实在找不到要干的活了,他还会自言自语的叨唠,自己家的这块田怎么不如隔壁老张家的方正呢。
他们没有多余的言语,甚至木讷的有些上不了台面,有时候还会为了一个小小的地头的边界,就象一个泼妇那样去撒泼争个你死我活。但是他们也会在乡邻揭不开锅的时候,再三掂量着自己的袋子里,能有多少米可以匀出来接济乡邻。他们狭隘却又质朴的可敬,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对土地有着近乎执着的爱。哪怕是一小块地放荒了,都觉得自己走在村子里抬不起头来,会被人笑话不是一个好庄稼人。
这就是这片土地上的农民,渴望土地,依恋土地,对土地充满了仪式感。
据考证,曾经的匈奴人、鲜卑人、蒙古人、女真人,以及其他的我们称为历史上的“外族人”。都曾经是一脉相传的炎黄子孙,他们的祖先都生活在黄河两岸那些曾经富庶的地方,都属于这片黄土地。当我们听到高亢、悲凉、忧伤的信天游响起的时候,是不是在几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便已经习惯了这片土地上的苦难和分分合合。
土地,故乡。几乎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根系的地方,不管你的人你的心行了千里万里。最难忘的还是家乡的那座山,那条清幽的小河。当你在城市的路口或是角落点燃一堆纸钱的时候,你嘴里念念有词的都是家乡的山水和亲人的名字。
不管你青春年少时在何处鲜衣怒马,又曾立下怎样决裂的誓言,也不管你经历了什么样的飞黄腾达。等到你老去的那一天,你梦想魂归的地方都只会是你赖以生存的那一方故土。
故乡,你走的有多远,你就有多深沉地爱她!你飞的有多高,你就有一颗多么渴望回归的魂魄,随时吟唱着归依!
路远伫立在村子北山的山顶上,起伏的群山映入眼底。此时的他希望有一部手机可以穿越时空,沟通未来。在新春,可以听到妻子的问候,女儿欢快的笑声。这一刻他甚至渴望,哪怕是飞鸿在他身边也好,他寂寞的好想倾诉,他孤独的好想有个拥抱。尽管他自己很明白,他带了很多很多的责任回到了这个时代,也带来了谁都解不开的孤独。
又是一个开学季,班里的氛围陡然变得紧张了很多。教室后边的黑板报上已经开始了中考倒计时。班里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农村家庭的孩子,只有考上中专或是师范学校,才算一脚踏出农门。小县城的工厂企业本来就不多,而且只有城镇户口的学生可以去参加招工考试。农村户口的学生中考落榜,在考不上一个高中,就意味着自己会成为一个农民。而农村的生活实在是太苦了,努力学习,既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是为了整个家庭可以在贫穷中得以解脱。
每个农村的孩子都知道,父母在土地里刨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苦,还咬着牙供孩子读书。是因为每一个家长都知道,考学是每一个农村孩子走出农村的几乎唯一的出路。知识改变命运的大道理他们讲不出来,但是祖辈对教育的传承已融入了血脉,要读书、求学才有出路。
班上的老师们似乎也和商量好了一样,每天都绷着一张脸。教导主任甚至把班里的几个学习最差的调皮学生请到校办室,严肃地通知他们,要么老老实实的呆在教室里别捣乱,中考结束会给毕业证他们。要么现在就让家长来学校把人领走,措词之严厉,让每一个人都噤若寒蝉。
路远并没有被这种氛围所左右,他从回到学校的第一天,对自己的未来就有了很清晰的规划。上本校的高中,考京城的大学。尽管他知道对于他来说,大学或许没有那么重要,很多经验都没有必要通过学校再去重新汲取,但是他觉得自己需要有这样的一场体验。他终究要让自己这一世过的体面一些,虽然那更多的也只是一个形式。
他还是和上学期一样,上课时间认真听老师讲的每一堂课,课外的时间疯狂的打题。家里钱宽裕了之后,想给路远买一辆自行车,这样上学放学回家更快一些。路远拒绝了这样的提议,他觉得上学、放学走路的过程,对他的学习很有帮助,呼吸着新鲜自由的空气,学习效率提高了很多。
天气转暖之后,县城里的那些双职工家庭,对这些农副产品变得不是那么迫切,很多职工家庭都在自己院子的角落,屋檐下的边边角角种了一些应季的菜蔬,需求也变得没有那么大了。
路远只是偶尔的去到县城里,以前自己的一些老客户,问问需要什么,帮年龄大的几个大爷大妈们干一些用力气的活。也只有这个时候,他才有时间和飞鸿去城北的河滩上约会。象每一个正在走向热恋中的女孩儿一样,飞鸿渴望有更多的时间和自己的爱人在一起,爱情所带来的甜蜜,充满了这个过完年刚满十七岁的少女的心房。她希望每一天,都是和自己的爱情沐浴在阳光下,没有人的时候,她拉着路远的手,眼睛里闪闪发光,看到的都是幸福的模样。
受路远的影响,飞鸿的成绩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前世的时候,飞鸿和路远中考都考得一般,都没有考到本校高中部的录取分数线。每个人都是交了一千元的赞助费,才得以开始自己的高中生活。飞鸿的家里爸爸妈妈都是正式的职工,还不算很吃力。但是一千元几乎是路远父亲一年半的工资了,路远还记得母亲拿出那些钱来时恨其不争的样子。而这一世,不会了。
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路远会有意识的带着飞鸿做一些模拟的试卷,灌输给她一些自己认为很有效的学习方法。飞鸿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孩,以前只是因为迷恋诗歌和文学,想成为一个诗人和作家,觉得数理化都是没有用的,干脆放弃。现在因为路远的原因,比以前努力了不知多少倍。她可不希望被自己的小爱人拉下的太远。
考试一场接着一场,两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老师和学生都像上紧了的发条一样,作为县属的重点中学,成绩就是硬道理,没有之一。
真的很敬佩那个年代的老师们,他们大多数人都认为加班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甚至每一分钟的时间都在为学生敞开着,他只会为了你在很晚或是很早的时间,去向他求教而欣喜,而不会想那是他的私人时间,他还有自己的生活需要处理,你不能去打扰他。
这个时代真好,除了贫穷。
路远依旧每天走在翻过那座山梁的土路上,农田随着春暖花开黄土已经翻浆,很多地方已经不方便在走了。路远要在镇政府所在的村子里穿过去,在顺着自己村子东边的一条林间小路走回家。而他穿过去的这段路正好经过燕子家的门口。路远有意识的走到燕子家门口的时候就放慢了脚步,他要找到一次偶遇,他要走进燕子的生活。
机会总是在不经意间就出现了,四月中旬的一天,天气暖的已经可以穿单衣。下午路远放学回家,走到那个山梁向下一望,燕子正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摆了一张小方桌,应该是正在学习。
燕子的母亲在自己家的门口,摆弄墙角边种下的几棵瓜秧,路远紧走了几步,到燕子家的门口。隔着几步远就热情地和燕子妈妈打招呼:“忙着呢,婶子,我家是隔壁村子的,在国中这上学,走路走的有点紧了,能到您家里喝口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