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猛成功会师后,众人马不停蹄,即刻启程。
还好,闻喜裴氏并无动静。
这也实属意料之中。
闻喜裴氏虽有几分底蕴,但和根深蒂固博大精深的弘农杨氏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看的。
何况,无名卒的战力摆在这,裴氏就算真有想法,也得掂量掂量自家牙口够不够硬。
杨信是出于谨慎,毕竟,弘农杨氏再博大精深,此时也鞭长莫及。
在别家地盘上,一个不慎,或许就被关门打狗了。呃,这个形容词不太好,瓮中捉鳖?好像,也没好到哪里去……
……
离开河东郡地界,杨信也松了口气。
虽然被人当枪使了,虽然差点被人坑了,虽有些憋屈,但实话实说,这趟不亏。
他此行目的,本就是见见太平道的手段,目的已经达到。
何况,还有意外收获。
——张猛、鲍出、高顺都大有成长。
杨信最遗憾的,是和徐晃的擦肩而过。
他和凯撒大帝的雄心是类似的:我来,我见,我招募。他也和所有海王一样,只要见过没弄到手,他就认为是亏了。
不过,看着张猛挂着那柄“思召”招摇过市,他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思召”,不就是个“绍”字?
杨信依稀记得,传说袁绍曾在梦中得神人授一宝剑,醒来后,果然在卧室中找到,其上铭文就是“思召”二字。
念及于此,他又胡思乱想:同样是四世三公的接班人,怎么人家梦里就有神人授剑,自己梦中遗留的,只有些别的东西?咳咳,算了算了,至少是个春……啊呸,美梦。
不过,张猛不会是真截胡了袁绍的东西吧?
杨信忍不住皱眉:若依洪荒世界里的规矩,自己这就算和袁绍结下因果了,日后少不得被对方杀上门来,大吼一声“汝南袁氏有债必偿”,与自己大战三百回合。
他有点头痛。
袁·宦官清道夫(只有死了的太监才是太监)·被背刺狂魔(我们中出了一个叛徒)·反向做题家(完美避开谋臣的所有正确选项)·绍,字本初,那也是一方枭雄。
受诸多影视作品和小说的影响,袁绍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往往是志大才疏的无能形象。
毕竟,那一系列“袁绍优势很大,袁绍a了上去,袁绍打出gg”的骚操作,是个人看了,都会心生不屑。
但事实上,袁绍的文治武功都属上乘。
他爱民如子,多施仁政,去世之时,河北百姓皆如丧考妣,没有不悲痛的;他的战绩也不错,平黑山,灭公孙,扫平整个北方,遇上曹操时虽屡屡吃瘪,但也能僵持甚至稍占优势。
只是,接下来,就是“我们中出了个叛徒”的杯具剧本。
而即便在官渡之战一败涂地,但袁绍元气尚存,领地也基本保全,曹操根本无力北伐。
只可惜,袁绍又犯了三国中所有父亲都会犯的错,——喜欢小儿子。(刘表,曹操含泪点赞。)
于是,袁绍死后,袁家分裂,自相攻伐,这才给了曹操可乘之机。
“袁本初,大家都是亲戚,毛……咳咳,借你一把剑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他暗暗嘀咕,“心胸还是要宽广些,你要真敢逼我,别怪我使杀招。”
不错,对袁绍、袁术兄弟,他还留有一杀招,不到最后关头绝不使用,那就是——正月里剃头。
杨信一直就对那劈山救母的沉香颇有微词,正月里剃头就能解决的事情,何必搞得那么复杂?
……
一路东行,过兖州。
路上,杨信自然要寻贤访友,尤其是一些后世名将,他都想见见。
即使不能招揽,先结个善缘,来日方长嘛……
只可惜,小本本上一个个名字划掉,他却是一无所获。
陈留典韦,早已成了通缉犯,因为人报仇入室杀人而被追捕,州郡间都张贴着他的画像,自然是无从去寻。
谯郡许褚,此人当属豪强大族,按理说应当有些名气的,但也没能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