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随近是有工厂的,而且还挺多,甚至包括长安内也有。
包括不限于玻璃厂,水泥厂,牛奶厂,烟火厂煤球厂等等,大多已经建厂几年了,这些年也不断的有新厂在投建,只是耍少些。
厂房大多是长安内部的平民建的,有些则是些三教九流之人建的,比如鱼龙帮帮主朝小树。
他的名下就有一家在亏损的化肥厂。
能把工厂开的亏损,这在大唐是极少见的。
但无论工厂明面的负责人是谁,工厂每年盈利都必须将五成上交唐国,当成税收。
同时,所有的工厂或明或暗,背后都必然站有大人物的身影。
而如果工厂厂主背后的人或势力不够强大。
遇到些不那么清廉的官员,还必须封些大大的红包送过去,不然就可能有祸事。
原因也简单,因为这简单重复的“流水线作业”效率实在太过惊人,同时产品新颖,质量好而价格低。
每年在唐国内外席卷的金银数量,若这种吸金的饿兽若不加以管控,必然造成巨大的社会问题。
当然,这也会给唐国与其他各国的贸易中,带来了巨大的顺差,让户部的官员时常笑的合不拢嘴。
由于格物司这些年的进步慢了些,大多大唐民众皆希望小王爷可以有什么新发明,或者新著作。
不过他们亦大多不知道一点,李月其实就是格物司的院长。
对,院长,这名字应该没什么问题。
虽然因为他去的不多,但“总结规律,不断创新”之类的纲领已经定下。
至于为什么民众觉得的近些年没多少新厂问世,则主要是因为格物司近些年主攻的方向是火器。
虽然格物司听起来较为强力,但却是一个极特殊的部门。
三省六部,可以说没一个能插手其内部之事,也可以说都能管管它。
因为这是两条并行的行政线,皆只对皇权负责。
当然,格物司这条线细了点。
同时其内部人手并不多,大半都是李月从长安各处找来的匠人。
而且有些年龄还比较大,思维较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