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鲁县,温暖和煦,儒气盛行。
托孔庙大开,祭祀先祖的福气,鲁县的儒生比平常日里增加了不知多少倍。
自孔丘死后、儒门分裂的几百年里,这是儒家第一次大规模的进行活动。
先秦不曾有,秦亦不曾有。
这场祭祀虽然打着祭祀祖先的旗号,但在明眼人看来,实际上,未免没有昭告天下诸子百家,往后的时代,以儒门为尊的意味。
七十二贤、三千门徒的后人,操着大汉各地不同口音的儒生,凑热闹的贩夫走卒等等,接到孔府将于寒食开展祭祀孔圣消息之后,都马不停蹄地向鲁县赶来,以至于鲁县周边旅舍、驿站的房间被哄抢一空。
没有抢到居住之所的儒生,也不嫌弃,直接哈哈一笑,买一张草席,找个角落席地而睡。
若是运气好,晚上碰到与自己遭遇相同的儒生,睡前交谈起各自的经历、对儒家经典的理解,也不失一件趣事。
最初几天入夜之后,负责鲁县宵禁的守卫军抓了不下三十名违背大汉宵禁的儒生。
抓捕过程中,守卫军也是吃尽了苦头。
他们遭遇到了儒生的“负隅顽抗”。
被揍得鼻青脸肿不算什么,最可怕地抓捕过程中,这群野儒生嚷嚷着“朝闻道,夕死可矣,愿在追求大道之途中献身”的口号,直接拔剑,以三当十,三人三剑,进行反冲锋,挑战一整个巡逻小队。
若不是守卫军后续支援比较多,还真得失手不可。
连续几天,都是这种情况,鲁县县令哭丧着脸,无奈了,西汉将事情汇报给鲁王刘余,请求裁断。
这位分封在齐鲁之地的诸侯王也是性情中人,在得知这一件事之后,抚着胡子,一笑而过,直接大笔一挥,撰写一份通知鲁县周遭的官吏的帛书--取消宵禁,盖上鲁王大印后,立刻执行起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儒生到来,鲁县的草席大幅度涨价,从原本的六钱涨到了十五钱,并且还有继续涨价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商贾得知消息后,遵从奇货可居的选择,开始从周边郡县大举采购草席,向鲁县售卖。
……
孔府客房
司匡上身,倚着身后的被褥,半躺在塌上,嘴里吹着轻松愉快的口哨,怀里抱着从孔府书房顺来的竹简,慵懒悠哉的
两只光着的脚丫左右晃动,左手时不时地从案几上的小碟中抓一把煮熟了豆子。
距离濮阳复仇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
复仇结束回到孔府后,三百名公羊学子直接返回稷下,孔武、孔安国被孔臧叫走,继续置办祭祀需要用的东西了,而孔黄,则继续拿着笔、捧着竹简,在大门口进行登记。
原本对司匡来说,这段空窗期应该是最悠闲的,可以尽情的游玩鲁县。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七十二贤、三千门徒之后听闻撰写《大学之道》的“假儒”位于孔府之后,竟然堵在孔府大门外,意图拜访。
那群人带着各式各样的礼物,激动兴奋脸色通红,大大咧咧地喊着请求一见的口号,简直比追星还要疯狂。
托这群疯狂骚扰之人的福,当天,司匡就明白了孔子传教成功的原因了。
《史记》记载,孔丘身高九尺六寸。
虽然其中难免有夸大的成分,但可以肯定,这家伙并不矮,一米八绝对有。
试问,一个一米八的齐鲁之地壮汉,领着七十二个佩剑的肌肉猛男,带着三千个激情澎湃且战斗力不俗的小弟,挨家挨户,满腔热血的找人传教。
哪个被找上门的人会不害怕?
不光听,还得跪着、痛哭流涕的听。
…
孔丘:“懂?”
听者:“懂!懂!”
孔丘:“感动不?”
听者:“不敢动!不敢动!”
…
这么大的阵仗,传教不成功都难。
因此,为了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司匡直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孔府里面,老老实实地当起宅男。
不愁吃、不愁喝,还有免费的藏书
齐鲁之地这么悠哉的地方可不多。
司匡将手中的竹简合上,放在一旁,伸了个懒腰。
侧身,面对案几,眨眨眼。
盯着小碟中的豆子,拿起筷子,慢悠悠地拨弄。
“咚咚咚。”这时,门外传来了轻柔的敲门声。
“家主。”
司匡瞥了一眼,急忙放下筷子。
起身,坐直了,整理衣冠、理顺头发。
边幅修理的差不多,才沉声。
“进!”
袁丁推开门,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