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回答道:“二百零八元。” </p>
“什么?二百零八元?”正走向自己座位的王经理不由打了一个趔趄,追问道,“你们的电话机二百零八元?” </p>
年轻人点了点头,说道:“我们的电话机可是德国技术,里面的主要元器件都是德国产的,价格自然要高一点,一分钱一分货啊。” </p>
王经理哭笑不得地说道:“可你们也提得太多了。人家最多都是一百一十元,你们的价格几乎翻了一倍,买你们一台可以买人家两台啊。” </p>
其实年轻人也很质疑这个价格,但这个价格是厂领导――主要是姜新圩、苏鼎宇――做主定的,作为业务员的他是没有办法更改的。 </p>
但他却笑着说道:“我们的价格高,你们提取的销售费用不就更高了。就算我们没有卖出去,你们还是有每天一元的布展费可拿,是不是?” </p>
商场的销售费用是按比例提取,商品价格越高,他们提取的费用自然就多,可王经理却总高兴不起来,感觉这家工厂的领导脑子被门夹了,这不是自断销路吗?这么贵,谁吗啊。 </p>
想起昨天晚上老领导的话,他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对年轻人说道:“行,你留下五台,让我们在柜台试一试。” </p>
年轻人一边从拖着走的行李箱掏电话机,一边问道:“你们准备每天摆几台在柜台上?……,对不起,王经理,我们公司会随时抽查,如果某一天少摆了,我们会按合同扣除一部分布展费。” </p>
王经理接过年轻人送上来的合同纸,又示意他把电话机放桌上,眼睛看着合同,嘴里说道:“先摆两台吧。……,呵呵,你们合同定的还很细致啊。每个商场最多支付三台的布展费……,如果是你们供货不及时,责任由你们负,如果我们没有按约定数量布展,就进行双倍扣除。任一方欲中止合同需提前一周通知对方……,这些条款都不错,我答应。……,明天开始吧,明天我就安排人把电话机放柜台上。” </p>
年轻人从王经理这里拿了收条和签了字的合同后就离开了,他得去另外的商场。 </p>
王经理很好奇地将包装盒打开,拿出里面用塑料薄膜包裹的电话机,狐疑地看了看,嘴里嘀咕道:“外形看起来是高级一点,但价格也不至于高出这么多吧?怎么可能有人买?还一天交一元的布展费,他们的厂领导真是败家子……” </p>
…… </p>
当天下午,快下班的时候,姜新圩走到销售科,朝坐在办公室值守电话的职工问道:“赵师傅,有人打电话来要订货吗?” </p>
赵师傅郁闷地摇了摇头,说道:“没有。” </p>
姜新圩哦了一声,问道:“业务员把电话机送到各商场了没?” </p>
赵师傅说道:“有三个业务员打电话来说已经送了七个地方,但有两个商场不同意摆放我们的。”说着,他有点怀疑地问道,“姜主任,这种方法有效吗?我们的业务员一个个上门推销都不行,这种办法能行?而且我们定的价格又这么高,一般逛商场的人哪买得起?” </p>
姜新圩笑了笑,说道:“再等等,今天不行就明天,明天不行就后天。” </p>
在他看来,这个价格并不高,要知道过两年小小的BP机可是两千、三千元一台,买的人可是以百万计、千万计。而且这些买的人都是普通老百姓,而不是特别有钱的人。可现在能够装电话的,极大部分是单位,私人也都是有钱有势的,不会太在乎电话机价格高一点。 </p>
现在的关键是观念的改变,只有人们认为他们买的电话机是高档商品,价格应该高,他们就会肯定乐意掏钱。苏鼎宇拍摄广告的目的就是为了与其他厂家的电话机拉开档次,让人们认为这种电话机的价格就应该不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