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十年的祭祖大典
转眼之间,一年的春节到来,学校放寒假,沈辰也回到了绵江市。
这一年比较特殊,是沈姓每十年一次的祭祖大典,沈姓走出去的后人,都会从各个地方前来祖籍之地参加。
沈傲白也将带着后人去两姓村参加。
说起沈家,要追溯到沈辰的太爷爷一辈,才从两姓村走出,借八十年代改革春风逐渐在城市里扎根并开始创业。
以前,沈辰也随父母一起参加过,十年前,父母还在,那时的沈辰还是一个受宠的富家少爷。
据说沈姓在清朝时,是一官宦之家,不知什么缘故,逃难到绵江,隐居在此,逐渐繁衍生息。
这两性村顾名思义就是村子里有两个大姓,除了姓沈,还有大部分姓李。
但不知什么朝代开始,李姓与沈姓开始有了间隙,越演越烈。
儿时,听父母闲聊,以前两个姓氏经常为旁边的小河引水灌溉而发生群斗。
甚至有不短的时间,两个姓氏如同水火,相互不通婚,不往来。
到了现代社会,虽然如今不再有那种群殴发生,却相互之间暗地里开始了经济上、人脉上的争斗。
所以爷爷沈傲白很早就打电话给了沈辰,要他务必推辞所有事情。
按照历年的规矩,祭祖是上午九点开始。
一大早,沈辰就和兰馨月带着一儿一女去了沈家大院,与爷爷、大伯、二伯汇合。
因为春节有沈辰回到了绵江,图鹰、小金等都利用这个时间去了馨辰世界恶补落下的修行。
沈氏总共开了四两车,爷爷沈傲白带着沈盼、沈瑶坐了一辆车,大伯一家、二伯一家、沈辰两夫妻各开了一辆车。
清一色的奥迪A6低调出行。
两姓村,基本就是在绵江地界的最边缘。
沿途,兰馨月开车,沈辰还跟她讲述以前道路的颠簸和破烂。
沈辰记得小时候,这里还是土路,一到下雨,就是大坑小坑,满是泥浆。
后来,在爷爷的提议下,两姓村户户捐款,才自行修建了一条十来公里的小水泥路。
如今,国家实施村村通公路,才进行了扩建,改善了以前那条小水泥路。
现在至少有个两车道,再不会因汇车而头疼。
公路的一侧就是一条宽不过几米的小河沟,可就是这条小河沟,肩负着两姓村所有农田的灌溉。
沈姓人祭祖,李姓人同样祭祖,只是沈家祭拜沈姓的老祖宗,李家自然祭拜李姓的老祖宗。
两家的祠堂相隔并不远,几乎就几百米远。
都在旧时的原貌上进行了一些扩建,祠堂外有着一些名贵树木,还修建了一个水池,养了一些睡莲、鱼儿在其中。
十年一祭祖,就成了两姓村相互展示各自后人的成就、财力、人脉的时候,也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两姓的祠堂离得如此之近,也无形中多了不少攀比,比如沈姓前几年修缮了祠堂,跟着李姓必然会跟风。
都怕别人指着脊梁骨说三道四。
两姓村说起来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子,村民的住房,在最近二十年里都集中修在了一起,就如同一个小镇一般。
当沈傲白一行人的车都停到了临时停车场,就立即有个人迎了过来。
“表叔公,您老来了。”
喊人的正是一个长相憨厚的后辈,叫沈一点,从这名字可以看出,当初的父母是以谐音“省一点”来取名。
从辈分上和沈辰是一个辈份。
沈一点的嗓门很洪亮,嘴也甜,专门负责在祠堂外接人待物。
“嗯,一点啦,都到了那些亲戚了。”
沈傲白笑呵呵的问道。
“表叔公,大舅爷、二舅爷、还有四姑婆他们也刚刚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