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先秦时期,可没有现在的这么多花巧的天赋,而且那时的将士,也没有现在这么高的身体素质,但他们的战力绝对不会差!”
张牛角确实是不太清楚先秦的事,事实上绝大部分人都不太清楚先秦的事,包括兵家的各个传承。
一来,因为先秦时期没有形成系统的传承,先秦时期各个学说的传承主流就是师承,师傅教徒弟,毕竟谁都无法保证自己的子侄家族有那么优秀的才华,当然,肯定有一份传承留给家族的。
教徒弟可以择优而教,即使是号称有教无类的儒家,依然是择优而教,对于落选的人就称其为朽木不可雕,表示不是我不教,我教了,只是他太过愚钝了,学不会。
至于事实上,肯定有教两三天的,然后再打回去的,毕竟人家也是要脸的,不然,孔夫子门下绝对不止门派三千,当然了,总有人不鸟儒家学说的,不然怎么会出现孔子诛少正柳的事呢!
虽然都是择优而教,儒家确实是将门槛下降了许多,所以孔子门徒三千,但门槛低了,自然成才率也低,所以孔夫子也只有七十二贤。
而门槛更低的墨家,更多的只能成为匠人以及墨侠,能当政墨的,绝对是少之又少,反倒是摆明车马进行精英式教育的鬼谷一脉,却是成才率极高,孙膑庞涓,张仪苏秦,毛遂尉缭等人,全部都是春秋战国时期弄潮儿。
另一种传承自然是家学传承了,有好东西自然要留后人一份了,即使连孔夫子也不例外,不然,怎么有曾子和子思子呢,虽然也有子鲁的教导,但孔夫子确实是给后人留了一份好东西!
而这种家学传承,在兵家出现你更多,所以才会形成一个个兵法世家,最出名就是楚国的项氏,秦国的蒙家和王家。
但不管是那一种传承,他们的传承效率都比较低,更多的是实践以及经验传授。
因为兵家跟其他学说不一样,重要的同时,也没有明确的铁则,讲模式和套路的,绝对是死得最快的,前人写的兵法,只是他们的经验,就是为了让后人推翻的,真拿他们当圣言,绝对会死得更快。
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话,十个将军绝对有十种不同的做法,他们写的兵法也是一样,统一准则什么的,全是一些比较空的废话,什么兵者诡道也,什么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什么能而示之不能之类的。
因为我写的兵书是我的经历,我怎么会知道你会遇到什么,写得虚一些,对大家都好,反正当年我就这么打的,不信,看看历史就知道了,我就是这么打的,还打赢了,但换成是你,打输了,那就不是兵书的问题,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反正书就在那里,怎么读,怎么理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什么兵者诡道也,什么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说的就是你自己的操作,照往书里套,你觉得没问题就套吧,反正书就在那里,你看过,你的对手也很可能看过,就问你敢不敢套!
书兵法的是人而不是神,谁知道几百年上千年后你会遇到什么人,什么事?
孙武子还说十则围之呢,你去看看长平之战,到底是谁围谁,白起一比一围歼赵括,赵括有坑议过吗?他能找谁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