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跟着陈永步过来的难民只有十几个人,大多都是不缺乏劳动力的老实人家,他们怀揣着试试的心里来到了北幽门山下。老实人的想法很简单,有人管饭,还有人愿意给自己盖房子,只要自己帮忙就行。这种好事不干还干什么去?即使,房子不白给,饭可是可以白吃的,自己无非就是损耗点体力罢了。憨厚些的难民,他们心里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
此行,跟着队伍前来的还有原本属于小五的五个丫鬟,以及4名泥瓦匠。盖房子没有泥瓦匠肯定是不行的。而这五个丫鬟的到来,正好解决了北幽门暂时没有佣人的尴尬局面,有了她们,起码基本的做饭的事情算是解决了。
在夏族的农村,会泥瓦匠的手艺人是个神奇的存在。泥瓦匠人们除了会泥瓦匠的手艺之外,多半还多少会些木工活,做个衣柜,做个大门,什么都行。所以,一般只要村民对房子的细节要求不是太高,几个泥瓦匠就能将一座简易的土坯房盖起来,而且还能给你打几件像模像样的家具。
经过简单的交接之后,泥瓦匠们便带着十几个难民,开始准备盖房子了。
泥瓦匠们随身携带来了许多盖房的工具,除了铁铲,铁锨以及铁镐之外,还拉来了许多粉碎的小麦麦秸。难民们负责找到合适的泥土将泥土挖出来,然后将小麦麦秸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泥土中,用水搅拌均匀。然后将搅拌均匀的泥土与麦秸的混合物放在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木框中。剩下的事就需要交给泥瓦匠人了。
这个木框大概为约30CM*40CM,是由结实的长木方钉起来组成的一个空心结构。将泥土与麦秸的混合物均匀结实的放在木框中,用特质的木锤砸实,将木框的一侧打开,然后将整个木框拿起,一个混合土方便做好了。然后只需要几日的风吹日晒,经过简单的晾晒之后,土方就可以堆砌在一起构成土基,搭建简易的土坯房。这些土方最后都会变成房子的土质墙。
当有足够多的土方制作完成之后,木匠则会按照各自的经验,将土方堆砌起来,根据不同主家的要求,在堆砌齐整的房子墙壁上留下窗户以及门的位置,将提现准备好的门框以及窗框嵌入内部,然后继续向上堆砌土方。只要土方足够,对于手艺精湛的老泥瓦匠来说,堆砌墙壁还是比较简单的事情。
而后在墙壁堆砌完毕之后,木匠还会用木头做一个三角形的大梁,放在房子的正中间,用来承担房屋上稻草或者瓦片的重量,房子东西长度越宽需要的房梁可能就越多。
当房梁做好之后,房梁与房梁之间三角形的顶角处,会用结实的圆木将它们连接起来。以圆木与墙壁为承重点,上面铺上些结实的木棍与高粱棍,在上面铺上密集的稻草或者瓦片之后,一座房子的大体框架就弄好了。至于房子内部的火炕,灶台以及烟筒等细节部分,相对而言会慢一些。
很快,难民们便在泥瓦匠的带领下,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除了出力之外,什么都不用管,这些老实的难民还是愿意试一试的。所以,没有几天第一座民房的框架便被搭建了起来。经过公平的抽签后,第一户人家便住了进去。一个泥瓦匠继续给第一户人家构建屋内的基础设施,而其他的泥瓦匠则继续带着难民继续建造新的房屋。
不知不觉的过去了许多天之后,十几座土胚房已经在北幽门山下建了起来,三四十口人已经成功的住了进去。早已经准备好的紫莹已经将房屋的文书交给了第一波赶过来的难民。文书上,有北幽门的红色大印,以及小五的亲笔签名。
而听到确切消息的其他难民们,一听免费给房子的事情竟然是真的,其余的难民也纷纷从黄武村周围赶了过来,加入到了建设土胚房的进程中,很快,所有的难民都拥有了自己的土坯房子,以及一个大小足够的院子,当然院里只是个范围,并没有什么东西以及院墙。
按照小五当时的设想,每户人家都有一栋土坯房,东西四间屋子,有一个自己的院里。房子小五可以出钱找泥瓦匠盖起来,但如果想在院里增加其他的房屋,那就是需要难民自己想办法,自己出钱了,北幽门只管一栋房屋的建设,其他的就不管了。
为了确保这些人能活过第一个秋天,小五还免费给难民们提供了简单的开荒种田工具,蔬菜以及一些农作物的种子,以便这些人可以跟上春耕的步伐,争取尽可能多的开垦荒地,获得糊口的粮食。至于,剩下的其他事情就不是小五可以管的了,好事做到这,如果这些难民还活不下去,那就只能埋怨他们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