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星儿最后陨落的时候,少年手抚一盏琴,端坐在古城墙上,琴声哀怨而忧伤。曲终人未散,少年双眉紧蹙,眼睑半遮,仿佛内心承受着本不该他这个年纪承受的巨大的痛楚,就这样一动不动,化作洛阳城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然而在三天后的清晨,洛阳城的百姓发现城墙上空了,像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什么一样。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有人说那少年是仙人下凡为万民祈福为社稷祭天;有人说他是武林至尊,潜心修行以备一场恶战;也有人说他为情所困,反误了卿卿性命。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禅噤走过草原的时候刚好下起雪,雪花仿佛带着星儿的温度拂过他的面颊,他忽然就泪流满面。他从小在佛陀寺修行,本是了无牵挂,然而在学会占星观相的那一刹那,他感觉到星儿上有一个女人,占据着他心中最隐秘的位置,说不清是爱是恨还是牵挂。从此他对星儿痴迷起来,因为那是她的星宿,轨迹的每次变动都荡起了他心中泱泱的波澜。
孤星的光幽冷而心碎,给人不可遏止的压抑感和距离感,远观而不可亵玩。他就这样一望十几年,眉目渐渐清晰起来,一个小孩子也出落成七尺男儿。眼见着星儿一天天靠近他自己的星轨迹,即将擦肩而过,那意味着他们将有一次邂逅,然而此时陨落出乎意料的发生了。星儿在天空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消失在地平线上,这意味着那个与他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女人与他近在咫尺,而他却无法企及,终将擦肩而过。
禅噤呆坐在城墙上绝望而悲痛时,一个白衣女子背着一架墨绿色的古琴静静走过,一脸的冷漠,目光幽冷而心碎。禅噤的心突然痛的如火焚烧,不能自已,从来都不曾有过的感觉。禅噤只当是心灵感应吧,给空虚的心留下一个念想。很多年以后,寒若回忆起这个场景,仍会感到绝无仅有的温存,只能说缘分未到,反误了跨越千年的追寻。禅噤只以为那个女子已死,入了轮回往来生去了,顿时心灰意冷。
那天是禅噤平生第二次喝酒,洛阳城的山居客栈,二楼靠窗的位置,本无意识地望着街上的往来人群,接连几杯酒下肚意识开始迷糊起来,眼神迷离,目所及的一切都忽闪忽闪像星儿一样。然而他脑海中仍能回想起第一次烈酒下肚时的情景。
那是两年前在山西平城的吴客庄酒肆。按照禅噤的推测,如果不出意外,近期两道星轨将会在平城出现自始以来第一次近点交汇,这意味着期待已久的相遇可能就近在眼前。为了这梦寐以求的时刻,禅噤已准备良久。他提前一月有余便来到平城,走过每一条街道巷陌,熟悉每一间铺子客栈,旁观每一件奇闻轶事,只为了最后那一刻的从容不迫。
“那个娃儿可还安好?”禅噤突然记挂起一个总角孩童,那或许是平城之行最值得怀念的回忆了。
到平城的当天,禅噤便前往七级浮屠永宁寺赶斋挂单,这是每一位行脚僧到平城的第一目的地。当日天色已晚,秋风渐凉,在距寺门尚有五里有余的山路上,忽闻远处依稀听到人声喧哗,兵刃相接之声不绝于耳。禅噤加紧迈了几步跨至山坡边缘,俯身看去:山谷中两队人正在激战,一伙八人素衣蒙面将另外五个穿官家服饰的人逼至坡脚,其中有一孩童身处四个护卫的保护圈中。眼见官家人不敌,孩童恐将遭遇不测,禅噤当机立断顺手折了一根树枝纵身跃下,挡在孩童身前,而此时其他护卫都已命丧黄泉。
“诸位施主刀下留人,所谓放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善哉善哉。”
其实禅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佛陀寺和尚,一直以来他都没有剃度过,小时候问师傅天一大师为何自己与师兄弟不一样,师傅总是说他佛缘未到而已。虽然他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也没有再怀疑过什么。此时禅噤的突然出现,普通人的妆容,出家人的口吻,倒是把对方唬的愣上一愣。
“你算个什么和尚,就算永宁寺的方丈也得敬着老子,岂容你个小娃娃撒野!”为首的人扯着浑厚的嗓子怒斥道。
天一大师自小以刚正之气授之,晓之以天下客的英雄事迹。每次下山历练更是以身作则,使得禅噤如今小小年纪一身浩然正气,路见不平岂有坐视不管袖手旁观之理。
“施主息怒,尚不经事的孩童,何处开罪施主,还望宽谅!”
“乳臭未干的小子,可别敬酒不吃吃罚酒!”
说罢蒙面八人箭步拉开,兵器亮刃,这是要开打的节奏。
“一旦动手,往山坡上跑。”
禅噤微倾下颌,低声说与小孩听,那小孩面不改色点头示意。
说时迟那时快,禅噤立即树枝一挑向前跃起,直取为首的面门。刹那间几人措手不及惊慌散开,小孩便拼命向身后山上跑去。几人再要追时,却被禅噤敏捷的身手缠住。
其实禅噤并没有学过正儿八经的武功套路。天一大师曾经说过,天下武功本无招数,内练经脉,外练筋骨,气随意动,无招胜有招。因此平常只教授他经脉运行内功修炼法门,然后便是让他蹲马步、踩湍流、站高桩、攀峭壁、接飞沙,十几年下来他也算是内功深厚身手不凡,一众师兄弟无出其右。正所谓以有形战无形,溃也!
所以那八人虽然不是等闲之辈,也丝毫占不了禅噤半点便宜,步步杀招都被禅噤轻松化解。禅噤意在救人而非伤人,故避开所有要害,树枝挥得密不透风,招招击打对方的手腕、脚腕、后背等处。不消片刻几人都踉踉跄跄站不稳,持兵刃的手抖得厉害,渐渐失去了凌厉的攻势,四散开围而不攻。
“好功夫,我等自知不敌,敢问大名,他日必当登门讨教!”
这明摆着是想要记个家门,来日方长。
“小僧乃佛”
“讨教就不必了,佛家弟子不论大名,识相便走,莫自讨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