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组织部门内部操作规程者都知龗道,对于民主测评和推荐这样程序性行为,虽然范围、对象、内容都是有一定的规范,可那毕竟不像法律一般死板,如果叶庆平有意无意在某个环节上多花些时间精力,或是淡化某个环节的影响力,局势自然会朝着有利于伊海涛的方向发生微妙的变化。</p>
果然,后来叶庆平向伊海涛透露了最龗后测评和推荐的结果,伊海涛以十分微弱的优势领先于唐逸夫,郭鸿泽落后较多,所以,省委组织部向省委推荐的青原市长两名候选人就是伊海涛和唐逸夫。</p>
伊海涛在前,唐逸夫在后。</p>
险啊!获悉这么一个结果,伊海涛长出了一口气,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在心底里还是暗暗感激楚天舒这些天来的运筹得当,着力拉到了不少摇摆不定的骑墙派,同时,又通过宣传舆论施加了微妙的影响,否则的话,毫无疑问要被唐逸夫拉开不小的差距。</p>
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唐逸夫在青原的根基是多么的深厚!</p>
幸亏有楚天舒与叶庆平双管齐下的遥相呼应,伊海涛才在这场之争中惊险胜出。</p>
当然,伊海涛和楚天舒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p>
过了民主测评和推荐这一关,并不代表就此可以高枕无忧了。</p>
紧接着下面还面临着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省委常委会将在伊海涛和唐逸夫之间讨论确定一名最终的候选人!</p>
这一关过了,才能提交到明年的青原市人代会上进行选举投票。</p>
相对而言,选举投票只不过是履行一个法律程序,一旦获得了省委常委会的认可,当选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p>
要从各方面去打动省委高层领导,博得他们的赏识,这比私底下做基层部门负责人的工作要难得多。所以,此时调研文章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了。</p>
在进入民主测评和推荐的程序之后,楚天舒并不敢有任何的松懈,他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文章的修改和完善上来了,有了杏林乡供销合作社这么一个鲜活的例证,文章的开篇由此入手,原先略显空洞的弱点顿时得到了弥补,由此而引申出来的观点和设想立即变得丰满和充实。</p>
省委组织部的考察小组完成了预定的程序,悄然撤出了青原。</p>
到了周末,楚天舒拉上卫世杰,再次奔赴省城临江,名义上是去上课,实际上是要最龗后敲定文章发表和开研讨会的事。</p>
按照祝庸之的提示,这里面的关键人物就是省委党校理论研究所的所长、《理论与实践》杂志的常务副主编陈金辉。</p>
通过和郎茂才的交流,楚天舒获得了陈金辉的第一手资料。</p>
陈金辉与郎茂才在省委宣传部共过事,担任过多年理论教育处的处长,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功底扎实,负责省委常委中心组学习的具体组织和内容选编,与常委们的接触非常频繁,出版过好几本宣传理论方面的专著,是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有力竞争者之一。</p>
郎茂才与陈金辉互为竞争对手,两人一动一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p>
如果在早几年,野路子出身的郎茂才根本不具备与学术型专家级的陈金辉一较高低的资本。</p>
可是,这几年网络信息技龗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热点,引起了省委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网络新闻处的地位一跃千丈,郎茂才也因此后来居上,加入了副部长的竞争者行列,逐步形成了与陈金辉并驾齐驱的竞争态势。</p>
再三权衡的结果是,郎茂才属于宣传部不可或缺的特殊人才,成为了副部长的后备人选,陈金辉理论水平高,成绩非常突出,适合从事教育研究工作,调任省委党校理论研究所所长,成为了党校副校长的后备人选。</p>
从职别上来讲,都是副厅级干部的后备人选,但从重要性和未来的上升空间来看,党校副校长与宣传部副部长有着天壤之别,单就和省委常委们接触的机会来说就少了许多,这对一名官员的进步是一个巨大的损失。</p>
所以,对于这个安排,陈金辉心理上有着难以直面的落差。</p>
这个时候如果公事公办地去找陈金辉帮忙,多半是不太好说话的。</p>
考虑到这些因素,楚天舒又让卫世杰布置整点调查的人四处打听陈金辉的一些私人信息,包括当前的个人喜好与家庭状况。</p>
这一打听不打紧,得到的信息令楚天舒不禁大吃了一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