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之事,再说将来,眼下,咱们没有时间耗,也耗不起!”</p>
断然阻止李子渊的游说,朱宜锋冷冷一笑,面带寒意的说道。</p>
“这一次,非得再借他们几个人头不可!”</p>
借人头立威,若是说现在朱宜锋最大的体会就是什么,就是用人头立威,其效果远好过其它,就像现在的义军一般,虽说用的是火枪,但是其军法队依然配着大刀,用大刀当众砍头的威慑力,远好过排枪队枪毙。</p>
若是世间有后悔药的话,陈义顺一定会后悔自己的选择。此时,身陷牢笼的他终于知道什么将是“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不过只是几日子功夫,这官府非但捕了几十名参与殴打矿局官员的百姓,就连同他也一并作为主谋给抓了起来。</p>
“告诉大人,小人愿意捐输、小人愿意捐输……”</p>
又一次,陈义顺冲着牢外大声呼喊着,试图通过捐输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p>
可他喊破了嗓子,也不过只是换来牢头的一声叹息。</p>
“哎,你小子是吃熊心豹子胆了,居然敢给大都督添乱,不杀你焉能平大都督之怒!”</p>
牢头的一句话,让陈义顺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已经绝望的坐在牢中,喃喃道。</p>
“小,小人,罪,罪不致死……”</p>
是罪不致死!</p>
可若是有人想借人头一用的时候,即便是罪不致死之人,也就成了必死之人,当几名参与民乱的主谋被斩首,几十名参与民乱的百姓被处以三至十年劳役之后,这应城的石膏矿附近的初时还因为官府“坦护”而抱怨连天的百姓,抱怨声顿时为之一止,只是眼睁睁的看着那膏洞被封。</p>
对于膏洞附近的百姓来说,封洞并不意味着是件坏事,也就是在刘全新这位矿业工程师参照欧洲煤矿设计老屋湾盐矿井,借鉴石膏和煤田的开采经验采用矿井旱采,计划直接开采地下岩盐的同时,对旧膏洞封洞蓄水以及采膏废弃的蓝板亦采用浸水制卤的方式,建起起官办的盐厂,建起了简易的熬盐炉,平锅熬盐的方式制取食盐,不过只是短短十数日的功夫,得益于旧石膏矿洞一带堆积如山的“蓝板”原料,这雇用着数千名附近乡民的盐厂便生产出了上万担精盐,而盐厂的建立,更是让湖北大地了第一次出现了真正的工人,对于乡民们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而对于武昌的大都督府而言,盐厂的建成,终于让其从“淡食”的边缘挽救回来。</p>
“这就是应城盐厂制的盐?”</p>
看着手中微微泛黄的盐粒,朱宜锋的神情中显得有些得意,这个盐矿就是在他的指导下发现的,实际上,他并不知道应城有盐矿湖北,但是在学校制粉笔时,用的却是应城出的石膏,而岩盐往往与石膏矿伴生,所以有石膏必然会有岩盐,若不是之前的盐荒,他还真想不起这个最基本的矿业知识。</p>
“正是应城盐厂所出之盐!”</p>
亲自押运一万担盐返回武昌的陈端面对大帅时,神情同样显得颇是得意,仅仅只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作为矿局总办的他,便办起了盐矿、建起了盐厂,并制出了一万担盐,一解府下淡食之困,他又如何能不得意,单就是凭借此功,便让他这位矿务局总办一举进入大都督的视线之中。</p>
“现在咱们的产量是多少?”</p>
握着那粗糙的盐粒,朱宜锋全是一副若有所思之状。</p>
“回大都督,目下矿区有膏洞105对,虽说其中有盐洞55对,不过要封洞蓄水,浸泡年余,方可汲卤制盐,现在盐厂主要以矿上之前废弃的蓝板为原料,对其进行粉碎后渗泡制卤,每月可出盐万担……”</p>
若是说十几天前,陈端对制盐还是一个外行,那么现在他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大都督府内最擅长制盐的官员。</p>
“万担……也就是一百万斤……”</p>
念叨着这个产量,朱宜锋的眉头微微一皱,似乎还有些不足。</p>
“大都督,这应城之盐,以在下观来,其质量不逊四川所出井盐,远非苦涩淮盐所能相比,百姓自然喜食,以职下看来,目前盐价虽说高至数十文一斤,这应城之盐质优,自不必降价,如此,督府每月可得盐利必不下数万两……”</p>
说白了,盐政就是银子,从古至今官府办盐,为的正是敛财,同样在陈端看来也是如此,只不过他并没有想到的是,眼前的大都督想到的却不仅仅只是银子。</p>
“少厅,盐利固然重要,可你想过没有,除了能挣到银子之外,这盐啊……”</p>
将手中的盐扔回袋中,朱宜锋笑说道。</p>
“有时候,并不仅仅只是银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