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悠了一阵子后,杨风和萝卜丝及燕子又在竹林里面找了几根大竹笋。
这个年代,竹笋其实很好找。
一是;竹林大,竹笋多,不像后世,这些竹林被一个外地的老板开发了,大量的竹子被砍来制作各种竹器,渐渐的,竹子越来越少,而竹子越来越少的后果就是竹笋也跟着变得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小。
二是;这个年代,山上没有什么柴草,也就是说,找竹笋的时候,视线没什么障碍物,这样一来,自然是好找了许多。
这个年代,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河里的鱼虾很多,泥水沟里的泥鳅黄鳝很多,田野里的田鸡很多,河里和池塘里的田螺和河蚌这样的野味也很多,但唯独山上的野柴和野草却非常稀少。
就像濒临灭绝的一级保护植物一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因为,山上的野柴野草都被山下的村民们给砍筏光了。
为什么山下的村民们要砍伐山上的柴草?
是这样的;这个年代,伟大的改革开放进行才只有短短十几年,许许多多老百姓家里烧不起煤,所以,只能以柴火做为燃料。
而这些柴火是从哪里来呢?
自然是从山上砍伐下来的。
这个年代,在农村中,许许多多的百姓家庭都是以柴火为燃料。
煮饭用柴火。
炒菜用柴火。
烧水用柴火。
烤酒用柴火。
打过年豆腐也用柴火。
煮猪食还是用柴火。
就连上茅厕擦PP,都是用小棍子……
这么多地方需要使用柴火,而柴火的能源利用率又很低。
加上野柴野草的生长周期又供应不上,,,这样一来,满上遍野就都像是被理发匠给修理过一样了,到处是光秃秃的。
当然,在这个年代,不仅仅是下山村一带存在这种现象,在整个湘西一带、乃至全国所有的农村,都存在这样的现象。
没办法,烧不起煤球,只能烧这种最便宜的柴火。
而这样一来,山上自然是光秃秃的。
这么多人砍伐,哪里经受得住。
像杨风村后面的那座皇岳山,由于山下的老百姓天天砍、天天筏,因此,常年都是光秃秃的。
哪怕是陡峭的山崖,也被砍伐得干干净净。
树也很少,只有杉木刺树和枞树这两种,其它的树,要到禁山深处才有。
因此,这个年代,像那种花草葳蕤、绿意盎然的美好画面,农村中很少,只有在电视里面才能见到。
由于滥砍滥伐太严重了,导致水土严重流失,山体也滑坡,因此,每年秋天,各乡衙门和村衙门都会组织人员进行封山育林的活动。
活动当天,乡衙门或者村衙门会派人在山顶上敲铜锣,用喇叭大声的对山下宣读‘封山令’。(由于种种原因,本书里面的‘政fu’以‘衙门’代称,望各位兄弟理解,谢谢。)
但这些根本不管用,山下的老百姓照样偷偷跑上山去砍柴。
原因很简单,老百姓不烧柴火,家里就会没有饭菜吃,没有热水洗澡,猪栏里的猪师兄们也要跟着吃生猪草。
所以,老百姓也是迫于无奈,才不得不偷偷上山去砍柴。
在这种情况下,乡衙门成立了‘联防队’。
这支队伍主要有两大任务。
一;配合衙门里的计划生育工作,对超生的进行抓捕。
二;对上山砍柴的村民进行抓捕。
也就是说,他们的工作面临两大敌人,一个是‘超生游击队’,另外一个是‘砍柴队’。
(由于他们将为了生儿子而到处东躲XC的夫妻称为‘超生游击队’,因此,也将偷偷那些上山砍柴的老百姓称之为‘砍柴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