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朱由检答应后,崔呈秀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不过,陛下,按照臣的计划来实行的话,人手就不够用了。”
“人手不够?”朱由检皱眉,之前不是好好的吗,怎么人手突然不够了呢?
“陛下,是这样的。”崔呈秀慢慢解释,“以前都是散养,佃户种田除了一些技术指导,都是自己的事,现在则是详细的规划,必须全程带领,那么一个皇庄的人手就不够了,而且粮食售卖,统计,鸡鸭的收购,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崔呈秀所说的,就是一个配套体系的建立,除了底层的自行外,还有很多中间环节,如此一来,人手自然就不够了,何况他还从这里抽调了四百人走,剩下的人完全不够完成这个规划。
“对外招人呢?继续招募秀才。”朱由检建议道,之前人手不够都是这么完成的。
“不行,皇庄周围的秀才都招募完了,能干的童生也没了,剩下的都是些老学究,除了教书识字外,什么都不会。”崔呈秀摇头道。
就皇庄这种吸收人的速度,根本没那么多秀才给他们用,何况并不是所有的秀才都是落魄的,他们根本不需要到皇庄中谋生。
“等等,你刚才说,还有很多童生秀才指挥教书识字?”朱由检似乎抓住了什么,忍不住出声问道。
“是的,这些秀才童生年纪都很大了,就会认字,或者摇头晃脑的念书,但让他们做事的话,脑筋又不够用,经常出错,最多就是抄抄写写,或者教一教幼童启蒙。”崔呈秀一脸怨念道。
这些人都是徐光启收下的,只要是没饭吃的读书人找过来,他来者不拒。
听到这个抱怨,朱由检忍不住讪讪一笑,这似乎是他跟徐光启说的,说读书人是一种资源,有来就收。
当然,当时他是想起过利用这些人,不过后来忘了,现在想起来也不算迟。
既然识字,那最好的岗位,自然就是老师了,皇庄这么多,佃户家的孩童一定不少,将他们收集起来,进行教育,过不了多少年后,就是一批人才。
而且这些人身在皇庄中,和外面较为闭塞,朱由检想让他们学什么就学什么,等到人数一多,那群文官在跟他叫板试试,通通换掉。
随着这一点的触发,很多东西在朱由检脑海中不断碰撞,然后成型,他这是才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皇庄的作用,这里不仅是各种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产出,还是人才的产出啊。
能写会画的人一多,到时候干什么都无往不利。
想到兴奋处,朱由检开始滔滔不绝的对徐光启、崔呈秀和孙元化三人讲起来。
什么小学中学的规划,什么语文数学课程的安排,甚至还可以专门教授农学,越多的人学会,农业生产会越好。
甚至,由此他还眼神出去,将作监也可以成立自己的学校,学习相关的知识,将很多东西整理出来,传授下去。
除了将作监外,天津的造船厂,太医院都可以开班专门的学校,前者学造船,后者学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