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大理寺。
此时的大理寺衙门非常的忙碌,自从升格为正二品之后,这里就是这样了,作为专职的审判机构,忙碌是正常的。
大量的卷宗从各地送来,然后被这里的研究,之后再开庭审理,判定他们的罪行。当然,目前为止,大理寺并没有开始审判任何一个案件,一是人手不够,二是关于律法方面的东西,他们自己还需要学习。
这里的官员并不是法律专业,就算是大理寺卿陈扬美,也无法准确的描述出任何一个条款,他们毕竟是官员,而不是法官。
为了显得更加专业,陈扬美带着第一批他亲自选定的法官,认真研读《大明律》,同时仔细观看皇帝的一些文书、文件。
对于一些法律精神,他有自己的见解,这些就是陈扬美需要学习领会的,同时也是之后修订《大明律》的依据之一。
朱由检自认,自己带来的一些精神和原则,要比这个世界的观念先进。既然,先进,那就要用起来。
因此,陈扬美和第一批总共十九名法官,就非常的重要,他们将是未来大明律法的基础,也正是因此,在正旦大朝过了这么久之后,他们迟迟没有开庭审理李标等人的案件。
就是在学习和设计一些司法程序,毕竟这是大理寺第一个案件审理,非常具有标杆意义,必须要正规、合法。
当然,拖这么久也不仅仅是大理寺的原因,还有刑部好都察院,他们也要重新整理自己这边的程序过程。
因此,尽管案件清晰明确,但依然一遍遍的过,一遍遍的纠核,同样是两个部门为了给好后世树立一个榜样来。
于是,这趟案子,就拖到了今天,二月十五开庭审理。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重视这场案子,其他部门同样重视这场案子,包括内阁阁老,也是非常慎重。
当消息一宣布后,这些人就纷纷递话,要求旁听。对于这种合理的要求,陈扬美还能怎么办呢,自然只能同意。
二月十五号上午,辰时,也就是十点钟的样子,几辆制式马车停在了大理寺衙门口,徐光启从马车上下来,随后是熊文灿、钱龙锡等人。
而后,吏部尚书阮大铖、金部尚书毕自严等人,从后面的马车上下来。
“看来大家都来了啊!”徐光启看着其他人,微微一笑道。
“首辅大人都来了,我们岂能不凑这个热闹?”阮大铖满脸堆笑,然后十分自然的站到了,徐光启的身后。
自从适应了一段时间,摸清了朝政的局面后,阮大铖就这样了,一副铁杆皇党的模样,成为徐广清身后,摇旗呐喊最得力的人。
对于他的动作,其他几个尚书有些不屑的微微撇嘴,但却也没说什么,不管他们再如何看不起阮大铖,对方都在吏部天官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尽管如今正三品以上的职位调动都要经过内阁,但其职权依然能在所有衙门中称雄。
天官之名,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