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黄道周怒斥皇帝毁弃儒教后,帝国日报的报纸销量创了个新高,越来越多的人购买报纸,虽然没有黄道周那一期的销量,但相比国王,却是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其原因就是在于有更多的人跟着黄道周一样,写文章给帝国日报,谈论批评这件事。得益于读报人的广泛分布,关于教育扩大化以及其课本的消息,几乎让全国读书人都知道了,越来越多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人赞同黄道周的说法,只是语气没那么激烈,而有的人却赞同皇帝的做法,他们打着孔圣‘有教无类’的说辞,为皇帝政策鼓吹,还有的人则双方都不靠,而是谈论起八股取士的弊端,认为科举要改,但不是入皇帝这样改,而是要重新定一个学派为考试内容。
就如当初的朱子一样,重新定一个子出来,扶持新的学派上位。这一派的人,基本就是陆王心学的信徒,试图恢复心学的辉煌,再次成为主流。
在明朝中叶,陆王心学几乎取代程朱理学,成为主流,然而到了明末,却渐渐式微,再次被程朱理学赶上,朱学再次光大,其代表就是黄道周。
一时间,报纸上三派混战,鼓吹派指责反对派冥顽不化,抱残守缺,是要将中华文明拖入深渊,反对派指责心学派是标新立异,歪理邪说,其学说有严重缺陷,不足为主流,而心学派则指责鼓吹派大胆激进,其中诸子百家、海外学说混杂,是要断了中华文明的根。
其中,鼓吹派的多为朝廷官员,以徐光启为首,反对派则以推崇朱学的黄道周为首,至于陆王心学,却是以刘宗周为首。
黄道周和刘宗周都是明末大儒,虽都是理学,但秉持的流派不同,一者推崇朱学,一者以慎独为宗旨,别出心裁,试图重振心学。两者本相安无事,却被这次的皇帝编篡课事件,给引得相互激斗起来。
三派在报纸上互相辩论,争夺,互有支持者,一时间极为吸引人的眼球,甚至这股风气还从报纸蔓延到了现实当中,不少人当中辩论,各有支持者。
而在这场辩论中,掐架最狠的反而不是鼓吹派和反对派,而是反对派和心学派,场下的辩论也是以他们为主,其言辞最激烈,态势最火爆,往往吵着吵着两派的学者就打起来了。
这完全是因为当初王阳明的心学,就是靠着批判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而起的,很多学说针对的都是理学。
在民间,这两派的声音最大,而在报纸上,却是鼓吹派声音最大,甚至一度压倒了其他两派。
在明朝,内阁大学士不仅仅是单纯的官职,也是一种学术上的地位,是权力和学术地位的结合体,有内阁首辅为鼓吹派站台,不少人都跟风起来,尤其是官场上的人物。
这些人见多识广,不仅读书了得,实际事务也非常熟谙,写其策论文章来,有理有据,还有事实数据,辩驳能力非常强,在短短的几次交锋后,就将反对派给压制下去。
至此,整场辩论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黄道周怒斥皇帝,到三派辩论,再到到底有没有变革的必要,若是有的话,该如何变革。
内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