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南锥(一)(2 / 2)

    在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了,为什么不从东岸本土几家船厂内将船造好后再开往智利沿海呢?那些船厂既有先进的设备,也有足够的工人和丰富的造船经验,那么何必再多此一举在太平洋沿岸也搞个造船厂呢?要知道这里可不是处于东岸人的传统势力范围内,在安全方面还是有一些顾虑的。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因为从大西洋进入太平洋,无论是穿越麦哲伦海峡还是绕过合恩角(后者占了大多数),其风浪都非常之大。大型船只还好说,那种一两百吨的小渔船可就难说了,若是运气不好就会交代在那些冰冷狂暴的水域内。

    君不见德雷克海峡在历史上可是整整吞了数百艘船只及两万多人的生命啊,小型船只从这里经过,还真的是一件非常考验人品的事情。因此,若要降低船只的失事率,最好还是在太平洋沿岸新开一家船厂,舍此之外别无他法——当然如果你有涅维尔斯科伊等人扛着船只翻越斯塔诺夫山脉(大兴安岭)的劲头的话就当我白说。

    这家船厂造出来的一百吨级的渔船就在智利沿海一带晃悠,平时捕捕鱼兼做个巡逻员,不用拿生命做赌注穿过危险的海域。至于说捕获的渔产品,可以交给途经的大型船只带回本土;甚至于,在规划中的两洋铁路开通后,还可以通过陆上运输将太平洋沿岸的商品非常快捷地运到里奥加耶戈斯河畔的港口,然后再寻机运回国内。

    当然了,从长远的规划和战略层面的意义上来说,阿劳坎自由市及太平洋造船厂的存在还具有更深一层次的意义。即一旦交通部和海军联合开辟出南太平洋环流航线的话,那么阿劳坎自由市必将成为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节点:从澳洲、新西兰方向开过来的移民运输船在经历了二十多天的长途航行后,可以在这座港口城市内获得关键的补给。船员们可以获得休息、船只可以得到维护保养、船上的补给品也将得到更新,这些无疑都是船只继续进行远洋航行的必备条件。

    在海军部的规划中,未来航线开通后,头几批东方移民哪儿也不去,将全部就地安置在阿劳坎自由市一带定居。他们将在这里利用宝贵的淡水资源少量种植一些燕麦、黑麦等谷物,此外还将栽种诸如土豆、高粱之类的耐贫瘠高产粮食作物,以在做到自给自足的同时也给过路的船只和移民提供必备的补给。

    他们当然也将利用这里的自然条件进行放牧,山羊、绵羊将成为居民们主流的家畜。而农业部这次也脑洞大开地提出了一个建议,并且已经付诸实施了。他们花费了大价钱向前来东岸港口进行交易的荷兰、英格兰船长们求购一种北美大草原上数量多到爆的动物,那就是鼎鼎大名的北美野牛。

    这种动物体格巨大、适应性强,产肉多,是一种非常良好的肉食和皮革来源。农业部在这两年内已经陆续从荷兰人、英格兰人手里收购了几十只这种“坏脾气的家伙”,目前全部分散安置到了马岛须鲸港一带。

    农业部的官员们打算将其中的一部分用船只运到阿劳坎港外的一些封闭小岛上。这些岛很多面积都不大,岛上也无人居住,除了一些海豹、海鸟外就到处都是荒草了,非常适合这些北美野牛的生长。等到它们的种群繁衍到一定数量后,当地政府还能组织居民们上岛进行围猎,以获取大量鲜肉、兽脂和皮革,经济效益还是非常巨大的。反正那些岛也都是些荒凉的无人岛,不好好地利用一下着实是可惜了。

    野牛、山羊、鱼类,以及少量谷物、土豆、蔬菜,差不多已经能够养活很多将来可能会蜂拥而至的明国移民了。这些明国移民抵达这里后,将在这里繁衍生息,然后逐步向周围地区扩张,伴随着新城镇的建立和新的交通干线的竣工,火地岛、巴塔哥尼亚高原、智利中部地区都将逐渐被来自东方的人口所占据。他们将从南往北,与本土从北往南的扩张行动一起,彻底将南锥部分掌握在华夏东岸共和国的手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