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岸人正酝酿着出击海战,而作为他们的对手葡萄牙人,近况如何呢?
当初从巴西开来莫桑比克的分舰队30艘舰船,此时能够顺利出战的大概还有20艘(部分船只经维修后已经恢复战力),莫桑比克岛内另有四艘船只在大修,短时间内无法出战,这便是他们目前几乎全部的实力了。
14vs20,实力的天平渐渐已倾向了东岸一边,在莫桑比克近海发动海上决战,打垮葡萄牙人的这支分舰队,进而取得制海权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
1660年11月10日,维修保养完毕的东岸舰队,在接管了指挥权的海军部长李毅的指挥下,依次驶出了新华夏湾,然后在外海列好了阵势——7艘“八月十日”级战列舰、6艘“马岛”级风帆护卫炮舰、1艘“超勇”级快速巡航舰、1艘弹药补给船、1艘医疗船、1艘修理船,总计17艘舰船在整理好队列后,开始调整帆桁,直朝莫桑比克岛方向航去。
那里是葡萄牙人的大舰队最后一次出没的地方,目前应该还驻留在那里,西印度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众、动用火炮数量最多的大海战,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会打响!
11月14日,这支总吨位达1.35万吨的东岸舰队缓缓抵达了科摩罗岛以西海域。此时正值春夏之交,成形于深海的印度洋反气旋逐渐退向南方,影响逐渐衰减、信风强度逐渐减小、不稳定性开始增加。与此相反,赤道气团开始南进,某些低压带也开始向莫桑比克和新华夏岛扩展,这给莫桑比克海峡带来了日渐增强的北风。
水手们都熟悉季风,阿拉伯地理学家就编纂过航行指南。说明何时可以航向何处;葡萄牙人制作的航行指南则介绍了欧洲人通常走的航线,这些航线被经验丰富的水手牢牢记在脑海中。莫桑比克海峡在这个月份出现西南风的可能性只有一个,那就是南方出现寒流,但今年没有寒流——至少东岸人从南方驶来时没有发现——因此注定了葡萄牙人在这个季节出航的局限,或许这就是他们没去封锁新华夏岛东海岸、北海岸、西北海岸的原因所在吧,不是不想。实在是力有不逮啊。
因此,在这种天气条件下——尤其是南下的莫桑比克暖流流速已渐渐增强到两节的时候——东岸人的大舰队直扑莫桑比克岛,一定能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若是他们思想麻痹,没及时对风向变化做出反应的话,被东岸人的这支舰队堵在港口也是大有可能的事情。
莫桑比克在这个年代无疑是葡萄牙人最看重的印度洋基地,以至于其国王曾经称赞过这个港口是“我在印度洋上拥有的最好的基地”、“你可以将莫桑比克称为前哨或者前进旅途中补给消耗殆尽后的驿站”。毋庸赘述,莫桑比克在葡萄牙人心目中的地位,大概就和17、18世纪好望角在荷兰人心中的地位一样,从南方驶来的船只可以在这获得补给进而获得充足的动力驶往印度。如果没有莫桑比克,那么所有葡萄牙船只就得去更北方的马林迪停靠补给,但那样无疑要艰难得多。
小小的莫桑比克岛上拥挤着大量殖民机构、炮台、修船工坊、集市、教堂等建筑,唯独没有菜地、果园和蓄水池,就连小麦储备也仅仅只有一个空了一半的仓库。也就是说,这个岛的自持能力极差,一旦遭人封锁,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会崩溃——唔。准确地说,三两天内就会崩溃。因为他们就连淡水都需要每天都陆地上送来。
那么,还等什么?
11月16日,没有一丝意外,他们这支舰队抵达了莫桑比克岛外海,当如林的桅杆及密密麻麻的炮窗出现在葡萄牙人的眼帘内时,这场持续了数天的海战便不可控制地展开了——第一发炮弹。是来自葡萄牙人的海防重炮!
“长官,港内的敌船似乎很多啊。”后方海面上,“大赤鱿”号护卫炮舰的军官们一水地举着望远镜在观看莫桑比克岛。
“多?能多到哪去?二十来艘而已!而且,专业军舰不到一半,剩下的都是武装商船。对付起来虽然有点麻烦,但绝对不是不可战胜的。”蔡安国中尉一边看,一边说道。他觉得这次真是太幸运了,一把将敌人全堵在了港口,这就给围歼创造了条件。当然这也不意外,因为这时节的洋流和风向,葡萄牙人能去哪呢?一旦离了莫桑比克岛,他们再想返回去可就得大费周章甚至根本不可能了。只要他们还想在此汇合从印度驶来的商船队,那么就必须再次等待,否则一切都毫无意义。
当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就曾组织舰队围攻过莫桑比克岛,不过葡萄牙人应对得力,力保至关重要的小岛不失,最后成功熬到荷兰人退走,也是牛逼。不过此番东岸人瞄上了莫桑比克岛,其力度可能就不像荷兰人那么“温柔”了,荷兰人急着拉货回家挣钱,没空和你们长期耗,但东岸人可是专程来取你们命的,不把你们玩死是不会走的。
还有,你不是仗着岛屿后方淤塞水浅、大船没法通行(主要是不敢通行,因为不知道水文状况)吗?好,我这会就在新华夏岛的造船厂内就地组装吃水浅的内河炮艇,然后想办法拖航或运过来,杜绝近海戎克船对岛上的物资输送,彻底困死你们——没了莫桑比克岛,你们还怎么与我们斗?靠上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