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亮把茶杯放到桌子上,“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高厂长你放心吧,我会虚心向祖科长和关小珂学习的。”
高厂长意味深长地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目前国外发达国家都实现了对印刷设备的更新和换代,我们也想通过新的技术革命来不断提高印刷质量和水平。”
“这一点我也曾留意过,发达国家不仅垄断了先进的技术,而且还在新产品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要打破这一垄断除了要积极学习掌握他们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外,还要加大自主品牌的研发以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技术科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对新工人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我相信你们会做的很出色的。”
这时办公室副主任刘前过来交给他一分文件,说是路部长签发的必须按要求贯彻落实。
文亮便向高厂长告辞回到了印刷车间。
中午回到宿舍,文亮正在修改毕业论文吴炳燊敲门走了进来。
“小文,这篇小说我看过了。写的非常好,非常出色。”他一进门就这样赞不绝口地说。
文亮急忙站起身让他坐下,“吴主任,我听说你最近忙,一直都在开会。”
吴炳燊显得很兴奋,“是的,主要是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新精神。小文,这篇小说的主题鲜明,构思独特,通过主人翁柳玉和夏莉的爱情,赞美和讴歌了当代青年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和崇高的理想、事业心。情节发展平中见奇;情感的发展舒缓中显深沉。尤其是小说的结尾写得非常好,有诗意、有力度,用感人至深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是张维志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当前的中国就是需要一大批像他这样的有志青年。”
“不错,我们国家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已经夯实了牢固的基础,现在是兴建宏伟大厦的时候了。人才,人才,我们国家需要的就是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负、有经验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这篇小说我已推荐给《中国小说季刊》杂志社,我相信她的发表一定会在读者中引起极大反响的。”
“吴主任,谢谢您的夸奖,同时也谢谢您的推荐!《中国小说季刊》是国家级大型文学刊物,能在上面发表文章那是我的荣幸。”
“文学创作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由简而繁逐步发挥你的才能。你的短篇小说写得很成功,这为你今后的中篇和长篇小说创作铺平了道路。”说到这他像想起什么似的,“端午节就要到了,市文化局和体委联合举办了龙舟和诗歌、散文大赛。你如果感兴趣的话也给诗歌和散文大赛写点东西。”
“好的,我会积极参与这些有益活动的,”
“那行,不打扰了,你就安心写你的毕业论文吧。”
吴炳燊走后,文亮把毕业论文又审查了一遍。
下午去厂里,刘前一见面就问他,“文亮,你可报名参加龙舟比赛?”
文亮立刻想到了吴炳燊说过的话,“端午节就要到了,市文化局和体委联合举办了龙舟比赛……”于是他饶有兴致地回答说:“参加,到哪去报名?”
刘前在手中的信纸上写下了文亮的名字,“给我说就行了,厂里要求身体素质好的年轻人都踊跃报名参加。”
“够了吗?”
“要22名选手现在还差两位,等会我再去制版和机修车间看看。”
来到办公室祖科长不在,关小珂告诉他祖科长到市里开会去了。文亮拿过英文版的彩色印刷技术推广资料看了一会,随后他又去图书室借了本《楚辞》留晚上看。
下班时文亮绕道去找董浩强但他不在家,文亮没有挤公交车而是沿着明湖东路往回走。来到食堂幸好还有些剩饭,他便打了一份坐在大厅里吃了起来。吃饭的时候他还顺手翻看着《离骚》。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史学界是颇有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在流放中。《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于是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报任安书》里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这首诗本身找证据是最好的办法。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自疏”意味着主动的态度,不是“被放”。此外,也有人因为诗中有“济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怀疑它是屈原放逐之后所作,这并不足信。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是写作者想像中的云游,“济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实有其事。总之,《史记·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而《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时不大忠实于史实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