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家二儿子古建军在兄弟三人里算是读书最不行的那个。
小时候跟着爹妈战火里奔波,有一次差点被炸死,从此留下了心理阴影。
所以他虽然名字里带着‘军’字,实际上却不像他的哥哥和弟弟,到年龄都去了部队历练,在部队里或是学了本事或是读书上进的。
他只勉强读完了初中,之后就在找工作了。
后来听老爷子的话,让他跟着部队上送信的邮递员混着,慢慢觉得这行当也还不错,解放后就在邮局参加工作了。
虽然这老二看着没啥大本事,不过他也算有着好性子,不是那争强好胜的人,守着自家的小日子过得也挺乐呵的。
参加工作后,在父母的安排下跟娘家是肉联厂的赵美秋组建了家庭。
赵美秋在安城国营饭店做服务员。
别看只是个国营饭店的普通员工,这年头,要不是她家里是肉联厂的又有关系,她家里的亲哥哥还是国营饭店的大厨,这样好的工作且轮不着她呢。
夫妻二人干着普通的工作,却也是谁也不敢小瞧的端着铁饭碗的人,还是能传给子孙后代的那种。
两人婚后只生了古明光一个孩子,今年才6岁。
夫家娘家都没啥负累,三口之家的日子过得也算有滋有味的。
古家小女儿,古建国的龙凤胎妹妹古丹华算是古家这辈人里面长得最漂亮的孩子了。
她跟古建国长得挺像的,只不过眉眼更像毕老太太年轻的时候。
比起她的大姐长相温柔但泼辣的性子,她却添了几分娇俏,性子也比较文静。
作为家里最小、长得最好的女儿,古丹华却也没有长成骄纵的样子,反而十分会体贴人,性子很好。
参加工作后进了安城的国营百货公司做销售员。
她的丈夫钱红进,是食品厂的会计。
二人有一个5岁的儿子名叫钱广来。
古丹华的工作在这个年代可是十分牛气的了。
作为供货方,在卖方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年头,总会得到许多别人都没有的好处。
当然这跟她的公公就是百货公司的主管,级别不低,还对她这个儿媳妇也很看重的缘故分不开。
毕老太太之前攒的那些布料和营养品,多是托小女儿在百货公司买的。
毕竟很多东西就算是有钱有票,没有渠道也没处买去。
虽然老两口级别不低,但也不会平白的朝组织因为你这点子小事伸手不是。
古家这边算得上是个大家庭了,相比之下宁荣薇的娘家人口就简单的多了。
白敬龄跟毕老太太一样也是很早参加革命的红色背景,不过她擅长医术,一直在后方的医院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就留在了省城医院,凭着实力和资历,现在也算是科室的一把手了。
古明妍的外公宁秋泽很早就去世了,早在解放前就因为一场战役牺牲了,成为了革命烈士。
那时牺牲的不只是他,还有他跟白敬龄的大儿子宁荣书,也就是宁荣薇的大哥,当时还不满十二岁。
失去了丈夫和大儿子的白敬龄咬着牙将剩下的一儿一女养大,如今都算是长大成材成家立业了。
二儿子宁荣臻,也就是古明妍这辈子的小舅,打小就聪明,他精通机械,后来经过专门学习后现在在安城二炮军工厂做工程师。
因为单位的保密性之,平时他都是被封闭在单位的。
也是刚好赶着古明妍出生这段时间,刚刚完成了一些阶段性的任务,有了休假才能回家来看看的。
老二媳妇周晓淳,跟宁荣臻都是一个单位的高级工程师。
二人平常工作任务艰巨,加上保密性,都很少能回家。
他们的两个儿子,6岁的宁致远和才1岁的宁致和,平时都是放在白敬龄家中,由她照顾的。
白敬龄白天上班时就把孩子寄放在放托儿所。
省城医院给白敬龄分的房子离纺织厂不是很远,平时宁荣薇也时常骑车过去照看,也经常把两个小侄子带回自己家里照顾。
所以即便是离了父母,两个孩子也算是被照顾的不错。
宁荣臻夫妻俩平时是住在单位家属院的房子里的,只有偶尔抽出时间,组织批准假期了才能回家跟儿子们相聚。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因着两人的工作性质,他们只能等孩子们再大一点儿,到了上学的年龄,能一定程度上照顾自己了,才好将孩子们给接到身边,起码能去食堂打饭自己上学什么的。
只这两年还得白敬龄辛苦了。
夫妻二人也知道白敬龄的辛苦,大半的工资都是交公的,对经常帮着照看孩子的妹妹一家也很是亲近。
孩子们一处的长大,感情深厚自不必说,长大了都能互相帮衬不是。
这家里才刚添了个小妹妹,来来往往的人就没少过,只宁荣臻和周晓淳抽空来看过,孩子们都没带来,也不知这俩孩子见到小娃娃后,会不会和古建国家三个儿子一样,把古明妍当个玩具揉揉捏捏的。
古明妍还是年纪轻经验少没有客观认识,她家这么多的亲戚,家里还都是小子,她是最小的,这一串的小子排开,她都得管人家叫哥哥。
而且因为年龄相近,这些孩子们都称不上是半大的小子,这都是学龄前儿童啊。
想想一串儿一岁到七岁不等的小子,流着哈喇子话都说不清的冲着她叽叽喳喳,这画面简直太美,反正此时的古明妍还没能想到。
她这会儿还沉浸在终于可以出门放风,看看这个时代的城市和乡村面貌的期待之中,还有点儿对自家出差的老爸能不能及时赶回来的些许担忧。
嗯,先让她沉浸在自己的美好想象中好好睡一觉吧,毕竟明儿还是人家满月的大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