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某认为,首先应该将这些流民编入我西岐户籍,十户为一保,设保长,十保为一里,设里长。
如此,一来可以安其心,二来可以顺便排查是否有间人(奸细)混于其中。”
“其次,将这些西岐的新民众善加区分。其中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青壮者可感召其加入军伍,扩充我军实力;”
“而妇女、尚未成年的孩童以及年纪在五十岁以上有一定劳动能力者,视其情况,可以用出钱、管饭来请他们来修葺城墙、兴修水渠、整改荒田……”
“让他们知道,在这西岐,只要付出自己的汗水,就能吃饱、穿暖、养活家人……我将这个政策称之为‘以工代赈’!”
听到这里,西岐群臣尽皆听得汗毛倒竖,又惊又爽。
而南宫适也从之前那副不以为意的样子改为了现在身体前倾,一副虚心听讲好学生的模样。
“流民弃商奔我,乃是仰慕侯爷的贤名、羡慕西岐治下百姓的和乐,切不可随意对待,寒了民心……”
“对于极少数那些确实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民,诸如身怀六甲的孕妇、十岁以下的孩童、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等,我们可以将他们聚在一处,建立‘仁爱坊’,提供一天两餐的基本生存保障……”
“那若是有人既不想做工,又想领取救济怎么办?”南宫适下意识地出声问道。
然而却得到了杨戬、散宜生以及他众多同僚的鄙视眼神。
“除却仁爱坊中的老、幼、病、残、孕,其他尽皆要依靠自己的劳动生存,不劳动者不得食!”
杨戬目光一凝,为南宫适解释道。
西岐众臣也频频点头,认可了杨戬治流民的办法。
散宜生捏了捏酸痛的手腕,看着自己面前桌案上密密麻麻的小字,心满意足地松了口气。
谦恭地走到了杨戬的桌案前,以师礼问道:
“杨仙师,那不知您对那诸多小镇诸侯之事,是否亦有良策呢?”
杨戬闻言,哈哈一笑,伸手将其目光引到兄长姬昌身上,言道:
“此一事,却无须杨某思虑,解决上大夫疑难之良方,便在吾兄怀中!”
“嗯?”散宜生疑惑地抬头看向自家主公。
姬昌也不禁摸了摸胸口,笑道:“贤弟无须推辞,即便是愚兄怀中之铜符令箭,也全然无益于此事也?”
“非也非也,小弟所言之物,并非是铜符令箭,而是兄长怀中的诏书!”
“诏书?!”
姬昌这才想起来,哦,我怀中原来除了根本没用上的铜符令箭,还有别的东西。
捣鼓了半天,姬昌才吭哧吭哧地掏出了一卷黑黄花纹的绢帛,正是帝辛赐封的诏书。
散宜生双手从自家主公手中接过这份揉作一团的诏书,小心地将之恢复原状,细看之下,不由大喜过望。
只见这诏书之上写的是,封姬昌为王,恢复其诸伯之长的地位,专掌斧钺征伐之权……
(ps:我有个朋友认为我这书名太“阳春白雪了”,建议我最好改改,我思来想去,取名无力症发作,只想到了诸如《天眼传说》《二郎演义》之类的,诸位有什么好的书名,章评告诉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