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无甚可说,到达城市的过程还算顺利,没有出现什么天气突然变化之类的情况。
“老板,两个肉卷。”
“好嘞,要什么肉?”
“鸡肉的。”
少年啃着街边摊卖的小吃,一手扶着车头,一只脚溜着车,游荡在人流攒动的街头。
距离上一次来这儿已经过了两三个月。
又有了些新变化。
譬如花果店里换了一批不同种类的果实,时令正好的鲜花自然也换了颜色,经过时能嗅到清香——在阿瓦兰迦,卖花和卖水果不分家。
再如小贩贩卖的小吃味道也跟着时节变了,相比于之前,游街的叫卖者少了,固定点位多了。
这也有时节的原因。
这个魔法社会的人们始终遵循着某种令阿尔伯特初到之时感到新奇的生活规律,他对此做了了解,掌握到了几个基本点:
首先,阿瓦兰迦人的国民知识文化素养普遍较高,这里也有历史遗留的原因——最初踏上这片土地的人们都算知识分子,最起码也能认全字,识数,而当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扩散开,基础教育和条件的起步点也就称得上高了,至少最基础的求生活的手段是不缺的。
其次,他们对于后代延续也有精准的认识,一对夫妻的儿女在漫长岁月中通常有一到三个,人口结构上没有大的硬伤,因此那些在城市里工作的人们实际上都有【生产资料】:
在乡村,长辈的土地通常都能够完善地遗留下来,传给下一代,即便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剩下的土地也相当广袤,而且城市化早就搞得差不多了,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城市用地不会有大的扩张。
最后,阿瓦兰迦的城乡界限非常模糊,实际上,要正确认识它们只能将其视作多个经济圈。
中央是精细的建筑群,进行着高密度的经济贸易往来活动,也是政府管理的中心。
往外一点是第二经济圈,也是第三产业,也即服务业的圣地,无数餐厅、俱乐部、饮品店、超市等等场所混合着居民小区和政府街道服务部门与治安管理部门以一种均匀混杂的方式分布。
再往外是第三经济圈,城市边缘,这里的居民相对较多,第三产业相对较少,但也称得上安逸。
接着再往外就是乡村。
也即。
这里的城乡从实际表现来看就是以一个中心点向外辐射的区域,两者是离不开的。
的确有相当多的人在此长久打拼。
但也有很多人,在城乡间往来奔波,他们像迁徙的候鸟,当时节到来时,他们进城务工或者进行小买卖一类的【小资本经济活动】,当时节到来时,他们又回家,帮助在乡间从事种植、养殖业一类的【小资本农业活动】的亲友完成工作,并作修整。
循环往复。
此种机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就是这个文明适应了自然环境的人们发展出来的特色文明形式。
至于政府又是如何预防寿命极大延长导致垄断和下层晋升停滞....
这个我们之后会再讲到。
“老板,一斤芒果干。”
阿尔伯特一边溜着车,一边啃着盛放在【洪流】构成的平台上的果干,手里捧着一份今天的早报,今天的早报又有了他一直在关注的某个地区的消息,对某种天然化合物液体的利用又有了新进展。
如果他没看错的话,那玩意儿....
是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