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听了程治国的预测后,点点头说道:“谢谢治国,我知道我的选择了。本来我就不想再窝窝囊囊的呆在办公室里了,你的建议不过是坚定我的信心而己。希望你算得准,我的前途将一片光明!”
程治国见表哥如此说,也就没有再说什么。这既是对表哥能力的相信,也是对自己易学水平的自信。
江春明在作出选择之后,身心顿时放松了下来,就不再去谈论工作的事情,而是拉着程治国回到堂屋,与忙完家务的爷爷、婆婆一起聊起了家常。
待聊到下午3点钟过后,江春明与邓书悦就起身说要回去早点告诉双方父母自己的选择。爷爷、婆婆也就没作挽留,只是反复说要注意身体、要好好工作。
于是,他们在分别给爷爷和程治国留下1000元后,就驾车离去了。走时,江春明紧紧握着程治国的手说:“治国,我们京城见!”
表哥、表嫂短暂的来访,并没有打乱程治国的学习生活。在他们走后,程治国就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关上房门又开始按计划进行学习。
在接下的日子里,程治国除了偶尔帮爷爷、婆婆干点家务及农活外,依然坚持白天学习易理及术的运用,晚上十点之后练体、聚气,加紧筑基部分的修炼。
易理及术的学习不可短时间见到明显的效果,但练体及聚气却有显著的进步。在坚持了五十来天的时候,程治国跑完后山2000余步的石阶,原来需用时15分钟以上且会累得喘不过气来,现在只需5分钟就可轻松登顶;原来顺着石阶一跳只能跳上四步阶梯,现在一跳可跳上六步。
眼看暑假就要结束了,程治国萌发了再到点易洞看看的想法。于是在一个艳阳高照的早晨,程治国与爷爷说了声就又到了点易园内。
点易园内除了停不来的蝉鸣外,不见一个游人。程治国顺着枯草满径的石阶边往里走,边欣赏着石壁上的题刻。黄庭坚书写的“钩深堂”三字,虽经千年风雨,依然如百岁老太太额上的皱纹那样不容你看不见、不容你去忘记。
程治国又站在了窄小如神龛的点易洞前,望着已没有了程颐塑像空空如也的石洞,心中再次充满了不解与疑惑。
这个洞的空间这么小,程颐真是在此天长日久地点注《易经》?自己刚才感觉这个洞象是一个神龛,难道真是祭祀程颐的神龛?自己得到的传承开篇中说非程颐血脉不可得,难道自己是程颐的后代?虽然都姓程,但程颐不是枳州本地人,自己怎么可能是他的直系后代呢?就算自己是程颐的直系后代,其传承怎么会藏在塑像中呢?
种种不解、种种疑惑,让程治国想破脑壳也想不明白。
没法想明白,程治国只好不去想了。
他伸出右手,开始抚摸洞口的“点易洞”三字,然后又进洞开始抚摸斑驳的洞壁和朱熹的诗刻。他想希望通过再次抚摸来触发点什么。但直至他抚摸完洞内的每一寸地方,也没发生任何事情。
唯有当他再次诵读朱熹的诗刻时,心中似乎有什么被触动了,但当他静下心来去认真感受时却又一无所获。
“渺然方寸神明舍,天下经纶具此中。每向狂澜观不足,正如有本出无穷。”
程治国似懂非懂地诵着此诗,有些不明所以。
走出洞外,望着脚下不再流动的宽阔江水,程治国脑内又似乎想起了点什么,但却总是抓不住。
修了三峡大坝,现在的江水不再流动了,以前的江水可是带着浑浊的漩涡有声响地流动着;现在江水涨了,对面江边天下第一水文石刻——白鹤梁也没入了水下。
朱熹这首诗应是触景生情而作,但他又是想到什么或看到什么才触景生情地作出此诗的呢?
“渺然方寸神明舍”,是否是指程颐塑像内的传承呢?但他怎么可能知道程颐塑像内有传承?
“天下经纶具此中”,是否是说得此传承可经纶天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