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精气再次填满丹田和已打通的经脉时,程治国感到无法再吸纳空气中游离的精气,手掌中灵石蕴含的精气也不再涌进经脉,遂停止了功法的运转,起身往下山的路走去。
回到家里洗濑之后,程治国心情愉悦地躺在床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睡梦中,程治国化作了小人出现在脑中,又看到了那本发出红光的书和一架晶莹如玉的算盘。在红光的照射中,小人走上前去,伸出小手去翻动了书页,其上写着“四重天渊龙境”几字。
开篇写着:“或跃在渊,无咎。厉龙已悟,龙跃深渊。入渊龙境,见四重天,可进可退,无忧无虑。十二经脉已通其八,精气充盈,智识皆得,六识全具,凝聚巨力,得超凡体,退可潜藏,进可经世。然既经世,需循自然之道,悟天地之理,聚浩然之气,行之有德,为之有义,以天下为已任,作经世安邦之良材……”
小人在读完开篇的内容后,继续往后翻读,直至读完四重天渊龙境的全部内容。读完之后,这部份的内容就烙印在了程治国的脑海里,随之消失不见。红光渐退,小人也逐渐淡去,程治国进入了深层次的睡眠中。
晨曦微露时,程治国习惯性地醒了过来,感到精神饱满、浑身舒畅。知晓自己很快就突破三重天厉龙境进入四重天渊龙境,心里充满了喜悦。
看来那块灵石中所蕴含的精气比自己练功半年所吸纳的精气还要多。不知吸纳完了五块灵石中所蕴含的精气,能不能让自己直接突破到六重天,真是让人期待哎!程治国美滋滋地想到。
上山练完功回家吃了早饭之后,程治国回到自己的房间,拿出那两本拓印本开始研读。
直至婆婆喊吃午饭,程治国才研读完了两本拓印本。从能读懂的字句来看,这两应是医疗及养生的书。这都与程治国的猜测相符,看来他们三人去“捡漏”的古墓主人应是医生或养生修道之人。其陪葬品尽是玉器,且还陪葬有药丸、药炉之类的东西,也可佐证。华辰阳和朱汉民同意程治国先挑选三件宝物,而程治国之所以选了玉书、玉鼎和装有药丸的玉瓶,就是通过墓内的壁画和陪葬品猜测墓主人是医生或养生修道之人。程治国挑选了这三样东西,不是认为这三样东西最值钱,而是想通过这三样东西来学习甚而掌握古人的医学知识或练丹技能。
由于没有必需的古籍文献及前人研究资料,程治国没法读通三本玉书的字句,也就没法完全读懂玉书的内容,更谈不上去学习和掌握其中的知识、技能了。
放下拓印本,程治国心事重重地吃完午饭,感觉有些头昏脑胀,也不想再去研读那三本玉书了,就决定去点易园看看。
冬日寒风中的点易园显得萧索、破旧和毫无人气。沿着熟悉的路径,程治国再次站在了点易洞外。看着低矮的石洞和洞内斑驳的石像,程治国内心百感交集。
面对石像,程治国诚心诚意地拜了三拜,然后低头走进了石洞之内,如以前般伸手抚摸石像及洞壁。当抚摸到朱熹的题诗时,程治国不由低声地诵颂道:“渺然方寸神明舍,天下经纶具此中。每向狂澜观不足,正如有本出无穷。”
走出石洞,程治国站在崖边眺望着脚下碧绿的江水,脑中默念着朱熹的题诗陷入了沉思。
“渺然方寸神明舍,天下经纶具此中。”应是指自己脑中的那本《程子易传》吧,但“每向狂澜观不足,正如有本出无穷。”又是指什么呢?程治国皱眉想着。
是指观看涛涛奔涌的江水,来悟无穷的自然之道?还是指面对奔涌不息的江水,来对照自己的不足之处?亦还是指学习江水奔腾不止,发掘自己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回想三峡大坝未修之时,江水浑浊流急,旋涡不时涌现,岸边浪头不断,耳中滔声不绝,那才是真正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而现在,江水变成了湖水,无复江流奔涌的景象。以前每到冬天就显露出水的白鹤梁,也永久地淹没在江水的深处。好在政府予以了及时的保护,付出巨大代价修了穹顶把整个白鹤梁履盖,建成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让人们可以在水下观看到上面的石刻,使之成为了一个景点。只是白鹤梁成为景点之后,程治国还未进去参观过,不知具体的样子,此次回家若有时间应该去看一看。
体会不到狂澜涛天的场景,悟不了“每向狂澜观不足,正如有本出无穷。”所指何意,程治国只好摇摇头,抬头看向了江对面高楼鳞栉的城市。
枳州县城如全国绝大部份城市一样,在房地产热潮的推动下,面貌大改,到处高楼林立,繁华尽显。
自己要不要也在城里买一套房呢?程治国看着满坡的楼房想到。未来自己回涪州居住的可能性很小,但可以买一套房子让父母和爷爷婆婆住还是可以的。等明天父母回来了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看他们是到京城居住还是就住在涪州,反正是不能再让他们在外居无定所地打工了。
程治国再次看了一眼脚下的碧绿江水,转身踏上了来时的路。
在回家的路途中,程治国接到了表哥的来电,询问他到家的情况,并告知他不用去买年货,等两天表哥回来后会带一些年货回来。程治国本想明天就进城一趟购一些年货,表哥的来电打消了他的念头。
回到家,程治国进入了程序似的生活,充实而愉悦。